环保科普
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发布起,我市积极响应,到今年已是第三年部署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其间,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针对区域性污染过程,制定针对重点区域的“2+26 区域联防联控”“1+30 联防体系”等相关策略,调动污染城市群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采取严格的污染管控措施。包括重污染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尾号限行等措施。
我市作为污染管控重点城市,将严格参与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区域联防,在利用科技手段确保企业停产限产严格落实的基础上,对部分道路也采取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管控措施是重污染期间尽可能降低城市污染和区域污染的重要保障。
9月底,我市为评估验证车辆管控措施的可行性,对白羊墅国控站点周边的义白路采取了临时限行措施,计算分析9月28日~9月30日限行前后白羊墅站点NO2浓度变化。结果显示,30日白羊墅站点NO2累计浓度较28日下降12.8%,较29日下降10.6%,管控效果立竿见影。10月,我市响应省生态环境厅秋冬防政策,对市域范围的部分路段采取了限行措施。数据表明,NO2浓度同比下降了17.4%,PM2.5浓度出现了今年首次同比下降,下降幅度为2.2%。限行举措对NO2和PM2.5的浓度下降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事实证明,重污染期间的限行措施对污染等级的降低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是确保民众少受大气污染危害的有力保障。
来源:阳泉日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