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啦,落地这个价格,大家觉得怎么样? 沃尔沃XC602025款B5 四驱智逸豪华版 2025-02在厦门购入 裸车价22.65万元, 落地价24.00万元 含保险 含税 含赠品 含落户 还没算省补贴
#2025用车报告我这台大众ID3 2023款纯净智享版,标准电池容量为52.8kwh。以10月份为例: 根据我在各充电平台的付费记录,10月份我花了186.62元,一共购买了 288.8 度电。其中快充 260.9度,费用为 176.69元;慢充 16度,费用为 9.57元; 而,根据车辆APP的电量统计和10月份的月报来看,车辆实际充入的电量为275度,两组数据核对,发现电量差距为13.8度。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就已知的物理和技术水平,能量的转换必然是有损失的。比如,介质损耗、热损耗、电池充放电效率、车内充电机转换效率、电机驱动效率等等多个因素影响。 不仅每台电车都有,是所有需要充放电的设备都有这类损耗,手机、相机、玩具、无人机等等。换句话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我掏了288.8度电的钱,但其中有13.8度在空气中蒸发掉了。 那么,作为普通车主的我们,怎么看懂车辆到底用掉了多少电? 车辆行驶成本是几分钱一公里呢?请看以下几点: 1️⃣实际充入电池包内的电量 < 用电数据。 举例说明: 你买了1000度电,但实际充入车内电池包的度数要少,可能只有800——900度。为什么会少? 因为损耗。 交流慢充损耗,一般在10-20%之间,直流快充一般在3%-6%之间。以我的数据为例,家用充电桩到电池的效率为88.13%,也就是损耗约12%。快充到电池的效率为95.63%,损耗约4.4%。 那为什么直流快充损耗更低呢?因为电压越高损耗越低。慢充交流电220v和380V,直流快充400V和800V,实际当然没这么简单,但只要记得基本原理就行。 2️⃣ 电池包充入的总电量 ÷ 里程 ×100 = 百公里平均电耗 继续按上例说: 买了1000度电,损耗已经知道了,扣除掉实际充入电池包800度。 那么800÷13.1=61.06870229 ,也就是说,800度电按照官方公布的13.1kw百公里电耗,换算应该跑6100km。 可你自己记录的里程是5800km,那么反向推算,800÷5800×100=13.79310345。 这就是车子的实际电耗,这个数字通常情况下,与你的车机统计数据是一致的。 3️⃣购电总金额÷公里数×100=实际百公里能耗费用 按上例,购买1000度电,假设平均每度电5毛钱,那就是500块。 500÷5800×100=8.620689655,百公里费用为8.62元,每公里是8分6厘。 计算费用,就必须把损耗算上,因为损耗的部分虽然你的车没有用到,但你付钱了。根据我记录的10月份数据,购电用了186.26元,行驶2032km,那么我车10月份的百公里费用为:186.26÷2032×100= 9.16元,每公里费用是9分钱。 计算车辆的真实能耗,就要刨去损耗部分,因为损耗的部分并没有用驱动你的车辆任何一个部分。10月份我车的电池包实际充入275度,275÷2032x100=13.53kwh/百公里。 竞猜环节: 在外面经常充电的小伙伴,你们猜猜,各种平台多如牛毛,那么其中个别会不会存在“算法”损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