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洋网智驾版开启一口价促销🔻 今天比亚迪海洋网限时一口价上热搜了,点开评论之后,普遍就是“比亚迪扛不住价格崩了”或者是“又打价格战?”或者是“套路一口价!”作为比亚迪的老韭菜,特地给大家说说,这次“一口价”到底是啥情况,搬好小板凳,叁水老师课堂开课了。 🔻 一、套路一口价? 其实大家都发现了,一口价海报的中间有一行小字“包含国补和置换补贴”,所以,很多人就吐槽这个一口价是套路一口价,其实也对,也不对。 以宋plus为例,智驾入门版原价13.58万,现在一口价9.98万。优惠了3万6千元,其中国补2万,比亚迪同品置换1万(非比亚迪置换0.8万)还有0.6万是现金优惠。 你是不是这么以为的?其实刚开始我也是这么以为的,后来我看到车友圈的车友发帖问价,我才知道,终端现金优惠可能已经不是6000元了。 这个一口价并不是最低,可能现实比套路家价还低! 🔻 二、价格崩了? 这位车友是内蒙的,他购买的14.58万的智驾尊贵,现金优惠已经是1.4万了,如果再叠加国补2万,厂补1万的话,已经是综合优惠4.4万了,如果再叠加贷款返息的话,已经可以达到5万了,14.58万的尊贵款综合优惠后就是9.58万了,比入门款的13.58万一口价之后的9.98万还优惠4000元。 那这是价格崩了?还是价格战又开始打? 三、价格战? 我觉得确实有价格战方面的原因,但不是全部。 以宋plus为例,一方面有吉利在后面紧咬着不放,银河L7还有星舰7死死地追着宋PLUS打,舒适性配置比宋高,价格还比宋低。另一方面启源新出的Q07价格比宋PLUS低 ,配置还比宋PLUS高那么一点点,设置连版本的名字都一样,还有二代枭龙max,也追着宋plus打,宋的销量有点难搞,迪子只能祭出降价大法,论成本优势,这3家也就吉利能和迪子掰掰手腕,其他的成本控制都比不上迪子,所以真打价格战,都不是对手。 🔻 四、清库存? 我觉得有这方面的原因,现在是5月下旬了,7月中旬26款宋plus就要上市了,迪子会处理掉25款宋plus,给26款宋让路的。 而且我估计26款宋的升级点不会少,电池至少是符合新国标的。 纯电续航至少是110km起步,中配得150km,顶配得达到200km,最重要的是加上云辇,记忆座椅,座椅按摩,后排通风加热,还有冰箱也得配上。 估计价格可能还会像二代元plus似的降4000元。 🔻 我觉得吧,这次降价只是一个开胃菜,未来一个月,我有预感会降得更多哦。
#买这车你后悔了吗这车用了一年了,我对夏天纯电续航和充电、空调制冷、不同天气下轮胎使用情况、车内空间和NVH表现、车机使用的便利性和流畅度等等方面,整体都很满意。在这里我就直接说些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吧: 1、避震。每次速度稍快点过起伏路面,避震就感觉用到极限了,咚的一声,吓人得很。到现在最大的好处就是遇普通路面驾驶速度不会过快了,因为“咚”怕了😂。 2、空调。首先是冬天加热慢又费电,不知道现在升级后怎么样,等今天冬天试过了再发贴。其次是用了半年后,一打开空调或是通风模式,就会有刺鼻的气味吹出来,到4S店把滤芯都换了也解决不了,打开空气净化,过一会就会好点。希望厂家能找找问题原因,彻底解决下。 3、赛道模式。是真的傻,有种自己骗自己的感觉,声音还没有办法调小,用了不到1分钟就嫌吵的不行。 建议厂家下次升级的时候把声音连接到外放,与其骗车主自己,还不如骗骗同行呢😂😂😂。试想一下,给车身内部和地盘强化下氛围灯效果,同城车友再组团搞个活动,在这个夏季的晚上,打开强化后的氛围灯,调到赛道模式下声音外放,车队沿着海边、湖边、河边的风情线或者是市区边上的盘山公路驶骋,气场也不错。 其他也有一些地方不足,不过我都能将就。 以上不满意的地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知道车友们对这车最不满意的地方都有什么呢?
#买车省钱小妙招作为一个买过多台车的过来人,告诉大家一个买车省钱的小妙招,也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 【裸车价最低】 买车最省钱的办法就是如何把裸车价谈到最低,因为裸车价是构成一辆车落地价最多的部分,而且像油车这种往往和购置税和保险挂钩,所以说裸车价越低,那么就越省钱。 👍 【货比三家】 那么如何把裸车价谈到最低,或者说不被敲棒,或者敲竹杠(买高价的意思)。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多找几家不同的经销商,相互做对比,让他们自己相互砍价。 🙈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惊讶,让经销商给你砍价?对,没错就是让经销商给你砍价。(记住找不同的经销商)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捷达VS7的手动档,也就是所谓的捷达VS7好运版,目前打的是一口价8.88万,但是如果会讲价,会操作,哪怕是这个一口价也会啃点下来。 ✅ 【相互竞价】 首先找A 经销商试车谈价,比如获取了目前这个手动版报价基本都是8.88万。那么第一次简单讲一下价,那么销售往往告诉你,这个厂家统一口价8.88万,没有利润空间了,你说你回去考虑下。 🙈 然后你马上去另外一家经销商,千万不要找一个经销商集团下的店子,因为他们口径统一的。比如找到B经商的店,你直接就说在A家看了车,哪款,那哪个配置,表示那边谈了半天,谈到8.78万,你这边能给到多少优惠,如果合适就在B经销商店子买。 🙈 然后你在B经销商这儿谈了半天,可能这边给的报价是8.68万,一般在利润空间内都会出一个比上次更低的价格。这时候别着急订车,你说这个价格还是高了点,再考虑下。 🙈 以此类推,如果有C经销商,你还可以说,那边谈的8.58万,如果这边还有优惠,就在C定。如果没有C,就只有A和B,也不要慌着买,当A再次找你时候,你就说去其他地方看了,那边报价8.58万,如果他说那你去那家买的话,那么可能8.78左右就是极限了,如果这边还有机会谈价,说明这个优惠空间还有,你就可以大胆的在两家之间报价,然后他们帮你相互砍价。 💁 【不要担忧】 也不用担心他们相互交底,毕竟同行是冤家,虽然是一个品牌下的,往往他们之间竞争是最狠的。而且就算他们知道了,也无所谓,这是个阳谋,本身非亲非故,买卖货比三家,很正常的操作,而且他还会不敢得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