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提问这车有慢充吗
#2025年电动汽车百人会召开在这个周末进行的 25 年的电动百人会论坛上,李斌、何小鹏、李想三个人再度同框拍照。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前蔚小理三家公司的境况已经不同往日,三家公司已经都发布了 24 年年报,我们今天就来看看 3 家公司在 24 年的表现。 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蔚小理”三家新势力的发展状态呈现出显著分化,正如有人评论所言三家公司是“KTV与ICU轮流坐庄”,在 24 年理想汽车维持稳健盈利,小鹏汽车通过战略调整实现亏损收窄,而蔚来汽车仍深陷巨额亏损泥潭。 一、理想汽车:稳坐“KTV”C位,但隐忧显现 1. 财务表现 理想以1445亿元总收入和80.45亿元净利润保持新势力唯一盈利地位,但净利润同比下滑31.9%。 其核心优势在于高毛利率(20.5%)和规模化效应,全年交付50.05万辆(同比增长33.1%),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里程碑。 然而,毛利率同比下滑(主因定价策略调整)及纯电转型的初期投入(如超充网络建设)为未来埋下隐忧。 2. 战略动向 2025年理想将重点押注纯电市场,推出i8、i6等纯电SUV,并加速建设2500座超充站。同时,其研发费用增至111亿元,强化智能化技术(如VLA智驾大模型),试图在高端市场巩固优势。不过,MEGA车型的市场遇冷暴露了其在纯电领域的问题,如何在纯电市场杀出一条路,还需要看理想在 25 年的表现。 二、小鹏汽车:从“ICU”复苏,增速最快 1. 财务表现 小鹏以34.2%的交付增速(19.01万辆)和33.2%的营收增长(408.7亿元)成为三家中增长最快的企业,净亏损收窄至57.9亿元(同比减少44%)。 毛利率提升至14.3%(汽车毛利率8.3%),主要得益于爆款车型MONA M03和P7+的销量拉动,以及大众合作带来的服务收入增长。 2. 战略动向 小鹏通过“降本增效”与产品线下沉实现突破:推出首款增程车型G01(瞄准家庭市场),并与大众合作打造超充网络,硬件成本下降50%的XNGP技术将应用于低价车型。 其2025年目标销量翻倍至38万辆,计划第四季度盈利,显示出从技术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型成功。 三、蔚来汽车:深陷“ICU”,亟需破局 1. 财务表现 蔚来以22.2万辆交付量(同比增长38.7%)和657亿元营收创历史新高,但净亏损扩大至224亿元,单车亏损高达10万元。 研发费用虽达130亿元(三家中最高),但同比下降2.9%,且汽车毛利率仅12.3%,远低于理想和小鹏。 换电网络建设(单站成本150万元)和子品牌(乐道、萤火虫)投入成为资金黑洞。 2. 战略动向 蔚来的核心策略是多品牌扩张与技术降本:2025年计划推出9款新车(含乐道L90、萤火虫首款车型),并推动“换电县县通”覆盖,试图通过规模化摊薄成本。 李斌提出“2025年Q4单季盈利”目标,要求蔚来品牌毛利率提升至20%,乐道品牌达15%,但市场对子品牌能否快速放量存疑。 分化背后的底层逻辑 理想:凭借精准的家庭市场定位和增程技术红利占据先机,但纯电转型的挑战可能动摇其护城河。 小鹏:通过组织改革和产品下沉实现“触底反弹”,智能化技术降本与增程车型的推出或成新增长点。 蔚来:重资产模式(换电+多品牌)导致资金压力巨大,若乐道和萤火虫无法快速上量,亏损黑洞恐难填补。 2024 年,理想虽稳但需突破瓶颈,小鹏从谷底爬升,蔚来仍在生死线挣扎。2025年或成三家企业命运的分水岭。 在越来越卷的国内汽车市场上,2025 年,这三家企业会表现如何呢?
阿腾03:可能是我运气不好,问题真的多。
#小鹏车主集体维权3月27日提车当天就发现行车记录仪没法用,显示无法识别u盘。 因为当天我自己有事,是让我弟去帮我异地提车,提完车就直接走了,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后面回家发现这个问题,立马问了售后,售后说应该是u盘的问题,搜某红书发现很多人也说u...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