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车热门评分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生命不息,脚步不止,世界那么大,总不能用双脚去丈量世界的宽广,通过自己辛苦奋斗多年,也该奖励自己一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旗舰轿车,当自己有了足够的选择,还是首选,德国汽车,德国精工制造水平,德国人的严谨态度,又作为汽车发明者全世界的名气,最终还是向品牌妥协。让三叉星辉引领我迈向成功的未来。 尽管买来开了接近一个月,发现有众多不足之处,既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那每一辆车,也有不同的性格,只有适合的,没有不好的。自己觉得能接受,那便足够。 【外观】 年轻富有科技感,车身线条雅致,很多人都说从这一代开始奔驰车型没有了尊贵的特质,开始尝试走年轻化、科技化路线,或许是画风变化太大、太快,很难让人从过去已经沉淀的尊贵雅致的风格接受如今年科技化转变。总之外观仁者见仁,车型长,大气还是大气的,线条不错,最好看的还是这个在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车标。 【舒适性】 座椅的包裹性特别好,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体型,都能提供给你最舒适的体感,在路上通勤犹如开着游艇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一般丝滑,内饰科技感,比其它二个品牌,领先了一代,打开氛围灯,简直令人驾驶乐趣提高了一个等级。过颠簸路段悬架滤震前排说实话,只能说一般吧,不如奥迪A8,也不如7系,不过后排的滤震感受还是不错,三辆车对比差不多,后排舒适度,从座椅用料,座垫厚度、弹性,奔驰要好不少,总之只适合坐,真不适合开。开的感受,比我的F18宝马5系难开多了。 【空间表现】 空间不言而喻,D级车的标杆,坐在后排腿部可以得到极大的舒展,坐后排舒舒服服的睡一觉,不论是头枕的包裹,还是纵向空间,横向空间都可以让人舒展全身,头部一点不会碰到车顶,中间凸起高度还可以接受,腿部空间不用说了。 【最不满意】 前排座椅没有座椅没有通风,全车座椅没有按摩,驾驶感受比较差劲,油门、刹车都很重,就是一种开大车的感觉。晃晃悠悠的,没有任何人车合一的感觉,开这车,还是比较压抑的,经常驾驶的人,还是不推荐。变速箱顿挫感在低档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的,不过能接受。 提车加5W装潢,包括车衣,行车记录仪,全车脚垫,后备箱垫,其它小礼品。从机械素质上讲,毫无性价比可言了,不是做生意,也不买奔驰这牌子。 【驾驶感受】6缸车提速完全够用,开上大奔已经完全没有飙车、超车的欲望,行驶质感及舒适性对比A8与7系都稍微偏差一些,不过座椅舒适性、静态乘坐舒适性还是奔驰最好,宝马次之,奥迪A8最差,各有千秋吧。油门重,提速真的需要深踩油门,开习惯宝马5系,还真不习惯,踩刹车,也是同样感受,需要重踩刹车才能刹的下来,刹车盘不行,还有车自重大,更不容易刹下来,所以这车压根就不适合开,如果上100万以上的车,而且绝大多数是自己驾驶,那还真不推荐买奔驰S。这车优点也是后排的乘座舒适性,和内饰不错。 【油耗】 目前油耗9.5个油,可能经常行驶在县城的路上缘故,基本不堵车,我一般都是节能模式,最低油耗,不堵车,匀速80码,油耗最低可以达到8个油 【购车经历】 本来计划是买奥迪A8L55顶配版本,也去隔壁奥迪店里试乘过,55顶配版说实话,配置同等价位的车子里配置最高,带升降的23扬声器的bo音响,四座椅都带按摩、通风、加热,方向盘都带加热,副驾驶放倒还可以带个足底按摩,四座头等舱座椅并配备应急用的小桌板,机械素质上,带全时四驱系统,同事在这代新款A8L刚出来时,就提了一辆次低配的,我也长途开了好几天,说实话奥迪的行驶质感、舒适性是超越奔驰的,高速、下雨,行车的稳定性也是超越后区奔驰S,由于考虑做生意最后还是妥协、并违心选择了奔驰这个品牌,只能这么理解,等我借奔驰这个第一汽车品牌赚取更多的钱,来实现我暂未完成的愿望吧。 人生在世,花大钱的地方,无非就是房子,车子,小孩的教育投资,虽然奔驰只坑富人,那我也想试一试,毕竟这个级别的车销量,还是S级最多,车子更新换代太快,以后只能买电车了,抓住最后的机会,下了买奔驰最后一代行政旗舰油车我绝不后悔。

【驾驶感受】这台奥迪A8L搭载的是3.0T V6发动机+48V的动力系统,最大输出扭矩500Nm,额定功率250kW,参数上看着好像一般般,不过它的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是5.7s,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它的最大扭矩输出范围在1370rpm~4500rpm之间,最大扭矩输出的发动机转速起点很低,范围还是比较宽广的。所以,从实际主观体验来看,奥迪A8L的动力输出显得挺轻快的,不管是城市低速跟车亦或是高速巡航超车等都比较从容。动力输出上共有三个模式,节能、平衡、运动,即便是节能模式起步也不至于感觉到“力不从心”,使用运动模式时,日常驾驶发动机维持转速会比节能模式高几百一千来转,基本保持在2000rpm出头,这时候动力输出和节能模式相比还是会更迅速一些。我专门找了个封闭场地,试了一下几乎全速段加速(奥迪官方称最高车速250km/h),把车速开到了最高238km/h,而且实际在加速后半段我并没有全油门,在整段加速过程中提速都比较从容,动力储备很足。初段加速感虽然比不上很多电动车,但是中后段我觉得更强更舒服,很多时候虽然感觉加速感不强,但是实际车速不注意就已经超速。车辆在进行超越加速或者起步急加速时,动力输出上稍微有一点延迟或者不那么线性的感觉,因为确实涉及到降挡或者转速攀升的阶段,这一点不如电动车。对于驾驶平顺性,车辆起动时,发动机起动很平稳,不会有明显的转速波动,而且车辆的隔音很好,发动机的声音比较微弱。怠速时,同样发动机不会有明显波动。低速或者高速时进行tip in/tip out,发动机动力响应比较迅速,没有明显迟滞,车辆没有明显耸动,驾驶平顺性做得比较好,车辆开起来比较顺滑。

新一代7系主要是有辨识度才买的,以前家里12年老Q7卖了换了新一代7系,开了7个多月跑了6万公里,今天刚做完大保养 谈一下用车感受吧 内饰还凑合 空间也大 735的动力足足够用,座椅很舒服,连着开5.6个小时也不会觉得很累 方向盘很轻,重心比较稳 音响很棒 外观还可以 但是用车体验并不愉快,刚提车一个月 油箱盖打不开了,当时全国没有配件,去4s店把试驾车的油箱盖临时换到了我的车上。 提车两个月空调坏了,只出热风不制冷,然后去店里检查 是什么空调马达的问题,调了一下就好了。第三个月我是无力吐槽了,主驾调节座椅按钮下方的水晶按键里,锁车解锁记忆座椅全部失效,包括副驾水晶里的按键,还有后排两侧的触摸屏全部失效,到4s店检查了两个小时都没找到原因,最后全车断电再重启就 竟然好了! 家里车很多奔驰奥迪GL8包括以前买的几辆合资品牌车都开了几十万公里 最后家里添购的7系是从刚入手就问题不断 12年的Q7跑了80多万公里除了烧机油没别的什么毛病,要不是看着新一代Q7太烂了也不会考虑宝马,结果新7很让人失望,倒车的时候和老太太过马路呢 一点劲没有,稍微有点坡度松刹车根本不会走,要踩半个油门才能慢慢动起来,还有起步也是,不踩个半个地板油根本不会动,但动起来就好多了,轻点油门就窜,可以是调教问题。这车雪地天根本没法跑,同样后驱CT5都没什么问题,这车呵呵。 驾驶感受没有XC90舒服,停车的时候踩刹车已经很轻了,但经常慢停的时候还会有一顿搓,还有一点要吐槽,每次车快停速度还有5.6码的时候就自动熄火??? 或许我就是那个万里挑一买到个“好”宝马的人吧,总之新7是我开的勉强算是豪华车里比较差劲的了,如果再换车我是不会考虑宝马了

2025年可谓是中国品牌豪华车集中发布的一年,多家自主品牌也都推出了自家的旗舰车型,而其中蔚来ET9虽然在车型上和传统豪华车有所区别但也将其定位在了大型轿车,同时也率先搭载了一些比较先进的配置。作为一个大型轿车爱好者自然也去体验了一下,看看其能不能取得比较颠覆性的表现,当然和之前的豪华车一样,毕竟试驾路线有限且当前这台车在软件上也并没有发挥出全部实力,因此大家还是看个乐为主。 试驾车是指导价78.8w的版本,双电机707马力的参数在电动时代也是一个比较常规的参数了,试驾时电量剩余不多(表显百分之25左右)实际表现上,绝对动力自然是毋庸置疑,法定限速内都有着很不错的动力储备.舒适模式下日常动力释放还是很线性好控制的,比较跟脚的同时也让人觉得比较顺滑,日常开确实有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那种感觉。不过如果直接“地板电“的话还是有一个短暂的延迟,之后动力的释放过程比起行业顶尖水平还稍微有点差距。运动模式下整体电门踏板会比较”敏感“一些,不过试驾路况原因没怎么踩(刚切了运动模式没一会就堵车了),好在动力的释放也还算比较好控制,总体表现日常驾驶还是比较不错的,还是比较符合一台高级车的感受的。 底盘表现是前期宣传的重点,在此之前我也报了比较大的希望,不过截至试驾时(2025年5月20日)主动预瞄还暂时不可用,因此表现仅针对当前,也不排除之后会有比较大的变化,同时搭载的22寸轮圈,和23寸轮圈的或许也会有些差别。试驾路程有限主要体验的还是舒适模式,路面的细碎震动化解的还是稍微差点意思,还是有些影响舒适性的,面对一些坑洼井盖高架接缝这些常见情况化解的能力也不是特别好,反馈比较明显的同时面对冲击的质感也不算特别好,一些工况下后排还会有些颤动。简单试乘了一下后排尊享模式,也并没有很本质的提升,同时走一些不平路面反倒会多一些左右的摇的感觉,没一会就让销售切回舒适了。过减速带的感受还是比较不错的,也比较干脆,不过整体的滤震感受还是比较“扎实“的,即使是最软的模式下也不会像一些豪华车那样有一些”浮动感“。前期重点宣传的”飞坡“确实很优秀,整车对于飞坡的动作是一种化解掉的感觉,如果不是看到前面车的动态我在车里甚至没感觉过了个坡,这点倒是和一般车型还不太一样。“香槟塔”模式限制还是比较多的,应该还是做一个类似于“彩蛋”的感觉,时间有限也就没再体验了。 运动性表现好评,试驾时简单试了下,舒适模式下以一种比较快节奏偏“动感”的驾驶方式穿插了一下车身动作控制的还是挺不错的,较快速度的并线和转弯侧倾控制还是挺到位的。不过速度特别快的过匝道的话侧倾还是挺大的,好在是侧倾来的还算比较线性,倒不会让人觉得慌张,对于这么一台豪华车来说还是很优秀了,当然试驾工况所限没有试运动模式下感受如何,相信应该会更好一些。 转向也是这次体验的重点,ET9这次采用了一个全线控的转向系统,还是比较特别的。实际体验确实稍微需要适应一下,正常开在路上倒是还好,低速比较轻,跑起来后增益也比较到位,高速的稳定性也没什么问题。车头响应也是比较快的风格,但不会觉得突兀,车身跟随性比较快的同时也比较自然,日常驾驶完全感受不到是一台五米三的大车。此外得益于后轮转向这台车的转弯半径还是挺小的,低速半圈多点就能打满(应该是240度),走狭窄路段还是比较方便的,不过不清楚是不是个例,这台车停车时或低速打方向感觉车辆会有一些晃动,此外由于目前还无法使用自动泊车,在停车时车辆轨迹和我个人的预期还是稍微有点不符,需要注意。 刹车脚感好评,电制动和机械制动的衔接还是比较到位的,不需要适应就可以上手刹的平稳,点头控制的也很不错,即使是大脚刹停也能感觉到悬架有一个慢慢回升的动作,还是比较优雅的。 NVH表现总体好评,前排各种噪音的隔绝都还是很优秀的,即使时速很高也不会觉得哪方面有什么突兀的感觉。后排稍微差点意思,环境音的隔绝不如前排,而且速度起来之后也能从后面听到一些杂音,说不好是什么噪音,不过基本的静谧性表现没什么问题,符合一台豪华车该有的表现。 由我是先试驾后回来看的展车,试驾结束后试驾员去带下一组试驾了而我进到店里才被店员告知展车虽然还摆在这但已经卖掉了而无法上车体验,因此没有进行详细的静态感受,只能就着试驾时的感受简单写写静态,之前只在一些传统品牌的低端车型里碰到过这种情况。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新上市不久的新势力的高端车型居然能出现这种情况让人实在是不怎么舒服,特别是在蔚来这种以服务著称的品牌里。 由于字数限制,剩余内容请移步主页文章查看

提车二十多天,电子故障重复几次,第1次:拉手弹出开不了门,前后试几次锁门、开门才打开了门,进出后启动车辆发现各种故障提示,方向盘带感叹号标志亮起,驾驶位显示屏中心辅助显示报故障“车辆主动制动系统停止使用;主动式车道辅助系统停止运作;主动式盲点系统停止运作;驻车定位系统停止运作”无倒车影像,几乎安全功能全部不启用,打电话给卖车行让我慢慢开回公司,再派人过来帮我检查,还算不影响驾驶,只是不敢跑太快,回到公司停车几小时后车行带电脑开始检查,重新启动车辆,一切正常,无任何故障提示!用电脑检查车辆也无任何故障记录!第2次:启动车辆后,门可以正常开启,少了方向盘故障提示标志警示,但主驾驶屏黑屏(中控台特大的那个屏幕),其它各类安全功能全部未启用,与第一次报的故障类容相同,车辆可以正常行驶,无任何影像。停车几小时后故障未消失,待开回深圳后去四儿子那检查,中秋提前过节,目前在清远,希望能顺利开到深圳!目前行驶两千多公里。 买车前一直纠结几款车型,此价位可选也就几个品牌,几个型号,帕美是一直纠结的车型,遗憾的是几年前就想下手,真有想法时已经审美疲劳,内饰确实很一般,选择帕美车型他会让你知道有多么的烧心!因为型号很多,每一个型号抛开加价部分不谈,都只相差一点点溢价,能从一百多加到两百多,加个几万就是另一款,再加几万又是稍微高级一点的版本!对于选择困难症,手上又不差那几个钱人群真的是煎熬,果断放弃。奥迪A8,宝马740这是修车行朋友一再叮嘱我不要下手的车型,本身自己也不喜欢,没啥原因,满大街都是!阿三的路虎,它的身价再高也是被炒上来的,值不了那么多钱!!玛莎拉蒂,除了声浪啥也没有。最后选择了S400豪华版,没选择更高版说句很中肯的话,只是理性消费,没多大区别,相差十几万,不缺那个钱,动力都一样,只是四驱和后驱的区别,当然只是对比豪华版以上款式的差异。这个车本人实在是不喜欢,虽然下手购买,外观我真的欣赏不来,尤其是中网,提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换了轮毂才开回公司,钥匙也是丑出天界线。选购的唯一理由,听说大多数人喜欢且崇拜,够商务,加上这个价位段也就那么几个品牌和款式可选。

奥迪品牌在国内曾经也有着很不错的品牌认可度,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奥迪的高端车型在国内确实销量不太好看,而对于奥迪的旗舰轿车A8也有着不少的争议,网络上普遍对于这台车的评价是比较高的,但市场却又不太认可,因此这次刚好我也去简单体验一下,看看其真是产品力如何。 试驾车是55TFSI车型,340马力的参数和对手相差不大,实际表现上,到这个级别动力自然也远不是够用的范畴了,基本上都是很强劲的,当然和对手设定一样,即使全力加速也不会有特别强的爆发感,车还是被稳稳的推出去的感觉,这也是作为一个D级车该有的沉稳感。平顺性表现不错,整个试驾过程也没什么顿挫或闯动,毕竟这个级别了也是应该做到的了。不过这台车油门标定的有些刻意偏重的感觉,首先踏板本身偏重,同时油门前半段踩起来也不怎么走,需要踩的多一点才能够加速,不过踩得多了倒是也能够比较快的响应,而且之后的动力释放也还算线性,符合预期,运动模式下倒是会改善很多,但这种车一直放在运动模式总是感觉怪怪的,总体这套动力总成的表现没什么实质性问题,只是主观上带给人一种“很重”的感觉,没有一些对手那种很轻快的感受。 底盘表现分开说,这台车的滤震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大小震动的处理都是相当不错,通过减速带的反馈也能够比较柔和,飞坡姿态也能做到比较稳健的同时没什么多余的动作,下落的动作也能够做到比较柔和,不过在厚重感上确实没有7系那么的明显。 运动性表现好评,这种车讨论极限驾驶确实意义不大,但这台车的日常稍微快一点的激烈驾驶还是很得心应手的,试驾时在环路上稍微快点穿插了一下感觉还是挺得心应手的,确实不太像一台这么大尺寸的车型,车身姿态的控制也很不错,很好的兼顾了操控和舒适性。 转向手感好评,低速很轻,随速随角度的增益也没什么问题,高速巡航的稳定性表现还是挺不错的,车头车身动态虽然谈不上多犀利但正如前文所述得心应手不是问题。 刹车脚感没什么问题,很容易上手适应刹的平稳。 NVH整体好评,风噪路噪环境音的隔绝都没什么问题,试驾时在下雨,雨点打在车上的声音也不怎么明显(至于为什么要提这个,下一台给大家揭晓)。 外观上,这一代A8的设计饱受诟病,和下游A6辨识度不够,不过改款后换装了更复杂的中网后辨识度有所上升,车尾灯比起老款要更复杂一些,但个人觉得还是辨识度不太够。甚至之前和朋友聊天还调侃可能A6加个贯穿灯比A8还更好看一些。 内饰还是奥迪新时代的设计风格,整体是比较“冷色”的感觉,同时虽然A8的设计线条比起下游的A6要更舒展一些,但区分度也谈不上多明显,同时储物空间也不怎么大,手机都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放置,甚至高配车型配备的无线充电居然在扶手箱里,还是比较尴尬的。车机系统放在现在就比较一般了,优点是有触按振动和声音的反馈,别的就谈不上多好用了,实在有点对不起奥迪的科技风格,当然对于我来说能用carplay其实也问题不大,空调屏幕的调节倒还算直观,顺便吐槽一下,门把手拉开后里面的样子实在是有点掉价,顺便在一个店里看到了霍希版门把手同样如此(本来那家店的试驾车是霍希版,可惜保险到期了,不然白嫖一下也是极好的)。 前排人机工程学好评,座椅和方向盘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座椅本身的乘坐感受也没什么问题,后排表现同样好评,这种级别带可调的座椅一般都能调的很舒适不成问题,高配车型带两个固定的屏幕,也谈不上多好用就过了,同时或许是配色问题,以及这台车的后座椅调节位置并不像对手一样放在门板上那么直观。这台车的后排比起一些对手显得比较“素”,当然其实也不影响使用,后备箱空间还可以,虽然不怎么大但满足使用没什么问题。 配置上,试驾的高配版自然配置还是比较丰富的,不过也没什么新鲜的配置,同时在两位对手都已经标配了L2驾驶辅助的情况下这台车还只有顶配才有实在是不太应该。 总的来说,这台A8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驾驶感受和乘坐感受上都有着不错的造诣,当然这台车销量不佳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和奥迪品牌的问题和这台车的设计原因,毕竟这个级别还是产品力之外的因素更加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