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机械分离式门把手:

图1:小米SU7与银河E8的电子门把手实图
危害原因:违反使用习惯,阻碍逃生!
车企宣称: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这个机械”把手打开。
细心的读者,如果你没有看到这篇文章,并且没有被人告知的情况下,你能很快找到那两个机械门把手吗?这个设计,不符合使用习惯(你有见过两个门把手的门吗?),在关键时刻,会成要命的杀手锏。也许有读者会反问,“这么简单,我记得住”。好,从您购入这台车开始,您就有义务向每个第一次乘坐您爱车的乘客讲解车门紧急开关的位置,并指导进行一次操作。
解决方案:车内门把手设计需遵循一门一把手设计原则,符合日常使用习惯,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2. 隐藏式门把手
电车车企为了降低风阻,更乐于使用隐藏式门把手。
危害原因:紧急情况,阻碍救援!
车企宣称:我们的门把手紧急情况会自动弹开。
事实:隐藏式门把手的弹开,依赖于完好的供电系统、控制线路及芯片功能。一旦任何一个子系统故障,门把手都无法弹出。
这里有人会反问,“传统门把手有时从外部也打不开。” 多数车辆,会有车门紧急解锁设计,即安全气囊被触发时,车门锁止机构解锁,以方便外部救援。即便是部分失效,正常门把手也为外部救援暴力拆门提供了一个着力点。
隐藏式门把手,对于风阻系数的贡献介于0.01至0.03之间,可以使综合续航提高3%~6%。对于城市用车这种低速场景,这个贡献可以忽略。问题是,这5%左右的续航(高速续航)与外部救援的便利相比,哪个更重要?
3 隐藏在3级菜单下的近光灯控制按钮

图2:某新能源灯光按键与桌面示意
多数新能源都取消了近光灯实体按键,将其并入中控。但将这么重要功能在多级目录,而非一级目录下,则会产生重要安全隐患。
危害原因:近光灯除提供前向照明外,还关联车尾的适宽灯,而适宽灯是照条件不好时,后车识别前车的关键信号。多级目录设置,导致开近光灯或适宽灯时,视线和注意力需要离开路面,转向中控屏,且时间较长,引入驾驶风险。
车企宣称:我们是智能化灯光控制,并且配备语音控制。
事实:在大雾、雨天、隧道等多种情况下,近光灯不会打开,或不能按驾驶员的意愿打开。部分车机打开近光灯的语音指令过于严格。以银河L6为例,打开近光灯的指令只有一条:“你好银河,请打开近光灯”,而其他命令,如 “你好银河,打开车灯”,“你好银河,打开前车灯”均不识别。驾驶员需要不断试错,延误开灯时间,增加驾驶风险。我本人就在高速公路摸黑开了500米,才在3级菜单下找到打开近光灯的按钮,当时手心都汉透了,心有余悸。
解决方案:强烈要求车企设置近光灯实体键,或至少在车机一级目录下,设置便捷的操作按钮。
4 被边缘化的双闪灯

图3:顶置的双闪灯,您可以视线不离开路面摸到它吗
双闪灯是非常重要,但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安全装置。那些在关键时刻,未能正确使用它的用户,多数永远地失去了发言的权力。
应用场景:
- 城市道路,绿灯刚过开始加速,但前车突然急减速。这时你需要紧急减速的同时,告知后车前方有状况,紧急减速以防追尾。
- 你开车在高速公路,以120公里/时的速度行驶,刚过完弯道,发现前方堵车,你迅速减速(但又没有强烈到急刹车的地步),操作车辆的同时打双闪向后车示警。
- 高速公路,前方堵车,这时你后方远处有一辆载重货车正在靠近,你想让他减速,你绝望的发现你跟本摸不到那个双闪按键,除非你将视线离开路面。在复杂的路况下,你要刹车、避让,实在分不出精力抬头按那个双闪,而你的后车已经很近了。绝望,还是绝望,你只能在撞车和被追尾之间作一个选择。
危害原因:双闪是紧急信号,在使用时驾驶员的精神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此时要求驾驶员将视线离开路面进行双闪操作,极大增加行驶风险。
车企宣称:我们是智能化控制,猛踩刹车,双闪自动开启。
事实:猛踩刹车仅仅是双闪开启的一个场景而已。以下是双闪保命的其他场景:a. 车道前方有情况,旁边车道有车,无法并线。你只能通过减速寻找时机,此时你需要手动操作双闪向后车发出警示;b. 弯道前方堵车,你提前减速,需要提示后车减速以防追尾;c. 前方突发状况,你紧急减速,但由于你的预判,刹车力道并没有达到车机设置的双闪触发阈值。以上三种情况,会经常遇到,并且涉及驾乘人员生命安全,此时,驾驶员需要将视线离开路面向后车发生减速信号,这及大增加了本车辆与前方车辆与人员的安全风险。
解决方案:参见那些百年车企的成熟案例(大众、别克、宝马、奥迪…),将双闪灯“实体按键” 或 “虚拟按键” 设置在右手触手可及之处。这个解决方案是不需要额外成本的。
以上是本人基于10年驾驶经验总结出的当前部分汽车存在的涉及驾驶安全的隐患,也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用车经验进行补充。安全出行,是我们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基体要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