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说在重庆有三个工厂,它们的订单量都是以销定产。众所周知,市场的变动是复杂的,可能这个月某一车型的销量还很高,但下个月突然之间就没有订单了,而另一车型突然之间又爆火,销量增加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时候就需要资源的调配足够灵活。”
这是赛力斯一片水文里提到的事情。
去年11月SAECCE的时候,在重庆听了几场论坛。其中讲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主要是两家---一是赛力斯,二是东风。很意外对吧?但这,才是预期内的事情。华为、小米本来就高度数字化,谈什么转型呢?
但这也是我说“华为带给赛力斯最宝贵的资产不是问界,而是体系”的原因。
为了职称工程师喜欢在水刊上水文,很多人说看一家企业的技术好不好不该看论文,而该看专利。我认为这句话只对了一半---企业不鼓励写论文是真的,但是一家企业论文多不多,抛开高质量的那些文献不谈,哪怕我们只看“水文”的数量,也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那代表着“这家企业到底还有多少上进的工程师”,以及因为论文素材来自日常工作,你还是能看到一些端倪的。至于专利---难道专利就不能水吗?我就是专利洪水大户。
好的,那么啰嗦到这里其实想说的是,恰好看到了这么一篇赛力斯的水文。讲了什么呢?经过数字化转型,赛力斯从设计到售后,从零部件到整车制造,采用仿真、在线监测、AI监控和云计算等各种方式实现全过程质量数字化管理。
里面固然有一些做法是业内常见的---例如说“在数字零件板块,赛力斯会直接获取供应商端零件的相关制造数据,把零件和车之间进行场内绑定,形成一件一档。”
但实际上,车厂里很多系统、流程实际上是存在断点的---断点的地方,就要人工手工去补上,效率、正确率都是问题,能一条线打通,在流程上实现“端到端”的概念,不容易。
赛力斯说“研发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不良率降低15%,运营成本降低20%。” 是这个期间的成效,我能理解的。
希望“数字化”这件事,在各个品牌里头,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说说吧。
讲过几次了,变革的时期,新的方法可以让差等生一夜之间变优等生,这是降维打击的能力。对于这种新方法,早一天拥抱它,早一天跟上主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