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点——小米SU7以累计交付超18万辆的成绩,正式超越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成为新一代“销量黑马”。这场跨界颠覆的背后,不仅是小米造车技术的突破,更是其手机行业积累的生态思维与性价比战略的胜利。
小米SU7自2024年4月上市以来,仅用10个月便实现销量对特斯拉Model 3的反超。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1月,SU7累计交付16.2万辆,同期Model 3销量为15.2万辆。
2025年2月,SU7单月交付量仍超2万辆,连续5个月保持高位增长。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销量持续下滑,2025年1月仅交付8009辆,同比暴跌49%。
尽管特斯拉试图以降价应对(Model 3近期补贴8000元),但SU7订单等待周期最高长达8-9个月,远超Model 3的1-3周,市场需求差距显著。
媒体通过对小米汽车APP的持续关注,认为小米SU7标准版的交付时间为35-38周,去年4月为28周显。Pro版交付周期为33-36周,去年同期为28周。Max版依旧是28-31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外媒将这一现象称为“特斯拉神话的终结”。特斯拉曾以Model 3创下上海工厂“8个月建成投产”的纪录,但如今小米仅用三年便完成从宣布造车到销量登顶的跨越,成为首个在单一市场击败特斯拉的中国品牌。
小米SU7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以手机行业的“技术普惠”和高性价比,用做手机的思维重构汽车价值。其标准版起售价21.59万元,比Model 3低2万元,但配置全面领先:
续航与空间:SU7标准版CLTC续航700公里,实测500-550公里,优于Model 3的450-500公里;3000mm轴距带来更宽敞的腿部空间。
智能化生态:搭载骁龙8295芯片,算力达2000TOPS(特斯拉HW4.0的3倍),支持“五屏联动”及小米HyperOS生态无缝互联,语音助手功能更贴近本土需求。
智驾服务免费:全系标配高速/城市NOA功能,含自动变道、代客泊车等23项服务,而特斯拉FSD需额外支付6.4万元。

此外,SU7标配座椅通风/加热、256色氛围灯等豪华配置,甚至细节设计如手机支架均体现用户洞察,被雷军称为“装着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
小米跨界造车的成功,源于手机行业的经验迁移,从供应链到生态的全方位降维打击。
供应链控制上,通过多年布局,小米SU7激光雷达采购成本低于行业30%,宁德时代电池供应价降低15%,实现“高配低价”。
生态协同方面,小米SU7融入了“人车家全生态”,车辆与手机、家居设备无缝联动,吸引小米用户转化下单。

OTA快速升级迭代,依托MIUI社区百万用户反馈,SU7上市3个月内完成3次OTA升级,新增“遛车模式”等创新功能。
在营销创新上,小米SU7沿用小米在手机行业“预售+限时优惠”策略,SU7 Ultra上市10分钟订单破6900台,雷军个人IP效应进一步放大热度。
小米的野心不止于轿车市场。在2025年夏季,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将投产,目标直指特斯拉Model Y。
外媒分析,小米YU7有望复制SU7的快速增长,除了小米YU7,其他新势力品牌小鹏G7、问界M5等国产车型也将加入“围攻”Model Y之中。
用做手机的思维造车?小米SU7销量超Model3,高性价比就是必杀技。小米SU7的崛起,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技术追随”转向“生态创新”。
特斯拉仍需面对本土化适配与产品迭代的挑战,而小米凭借高性价比与生态整合,正重新定义智能汽车的竞争规则。正如小米创始人雷军所言:“没有永恒的冠军,只有不断超越的颠覆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