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能源车越造越重,朱华荣出奇招:购置税改革能否重塑产业未来?

    博学熊猫9ga头像博学熊猫9ga头像
    博学熊猫9ga03-08

    2025年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两会期间提交的《关于车辆购置税分层分级征收的建议》引发行业震动。这份提案直指中国汽车产业两大痛点:燃油车能耗差异未体现、新能源车大型化趋势加剧,试图通过差异化税收政策引导绿色消费,推动产业低碳转型。

    一、燃油车:按排量分档征税,倒逼节能减排

    根据提案,燃油乘用车购置税将按排量划分为三档:

    ≤1.6L车型:税率从10%降至5%;

    1.6L-2.0L车型:税率维持7.5%;

    >2.0L车型:税率保持10%;

    中轻型客车统一适用5%税率,体现公共交通优先导向。

    政策逻辑:当前燃油车统一征收10%购置税,未体现能耗差异,导致消费者更倾向大排量车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燃油车销量占比仍超60%,优化税率能引导车企推出低排量、高效能车型,加速行业绿色转型。

    争议点:部分车企担忧税率调整可能影响利润,但专家指出,低排量车型技术成熟、成本可控,长期看将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二、新能源车:按能耗分级征税,直击“越造越重”乱象

    新能源车税改聚焦2027年政策过渡期后方案,提出三大方向:

    插混/增程式车型:参照燃油车排量征税;

    纯电动车:按整备质量、电池电量或碳排放分梯度计税。

    整备质量方案:

    ≤2吨:5%;

    2-4吨:7.5%;

    ≥4吨:10%。

    行业痛点:新能源车因电费成本低,用户和车企普遍忽视能耗效率,盲目追求续航和性能,导致车型“重型化”。例如,比亚迪汉EV高配版整备质量达2.3吨,蔚来ES8达2.56吨,百公里电耗比紧凑型车高40%,与节能减排目标背道而驰。

    市场反应:河南作为新能源消费大省,2024年中大型车销量占比同比提升12%,部分消费者坦言若按质量征税,购车成本将增加上万元,可能转向更轻量化的车型。

    三、税改争议:技术中立 vs. 产业现实

    支持派: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3年纯电动车平均整备质量较2019年增加18%,轻量化技术滞后于市场扩张,需政策倒逼创新。

    消费者:分级征税可抑制“无效续航”竞争,推动车企优化设计,降低用车成本。

    担忧派:

    行业专家: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必然伴随重量增加,建议引入“单位质量续航里程”作为辅助指标,避免误伤技术创新。

    政策衔接: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到期后,需与分级征税方案平滑过渡,防止市场剧烈波动。

    四、深层逻辑: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

    朱华荣的提案折射出汽车产业转型的核心矛盾:

    政策红利消退: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0%,依赖补贴和牌照优势的时代已结束,需建立市场化调节机制。

    技术路线博弈: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插混与纯电、轻量化与性能之间的平衡,考验政策设计智慧。

    全球竞争压力:中国车企加速出海,但海外市场法规复杂、资源重复投入,亟需构建共性数据库(朱华荣另一项提案)。

    正如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所言:“让税制回归技术中立,才能培育真正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这场税制改革,或将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结语

    朱华荣的提案不仅是财税政策的调整,更是对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未来,能否在技术创新与市场利益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决定中国汽车产业能否从“销量冠军”迈向“质量冠军”的关键。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