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玩具店里的商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童年的快乐,因为我们有一双双充满创造力的手,还有取之不尽的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它们摇身一变,就成了陪伴我们度过欢乐时光的自制玩具。每一件小制作都承载着一段段纯真的回忆,那些日子简单却又无比珍贵。

放学铃声一响,街头巷尾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滚铁环的身影随处可见。我们到处搜罗旧木桶的铁箍,那可是滚铁环的关键材料。再找来一根铁丝,弯成合适的推钩,就迫不及待地开启属于我们的“速度之旅”。小伙伴们手持推钩,控制着铁环在大街小巷风驰电掣般地滚动。比赛开始,大家你追我赶,铁环与地面碰撞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仿佛是为这场激烈的角逐奏响的战歌。谁要是能让铁环长时间保持稳定,顺利绕过各种障碍物,那必定会成为小伙伴们眼中的“铁环高手”,收获满满的崇拜。

抽陀螺也是我们冬日里的最爱。找来一块木头,小心翼翼地削成锥形,为了让陀螺转得更顺畅,还会在底部嵌入一颗小小的钢珠,没有钢珠的,就把底部磨得光滑平整。鞭子则是用布条或麻绳绑在一根木棍上制成。数九寒天,冰面成了我们的天然游乐场,大家聚集在一起,用力挥动鞭子,抽打陀螺,陀螺飞速旋转,溅起冰屑,发出嗡嗡的声响。有时候,几个孩子还会同时抽陀螺,互相较量,看谁的陀螺转得又快又久,欢笑声、喝彩声在冰面上回荡。

弹弓是男孩子彰显勇气与力量的象征。寻找一根形状合适的Y形树枝,或是用铁丝拗出坚固的框架,接着,从废旧的自行车内胎上剪下几段橡皮筋,一端固定在弹弓的两侧,另一端绑上皮兜,一个威力十足的弹弓就大功告成。放学后,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郊外,寻找合适的目标,树梢上的果实、远处的瓶罐,都成了我们比试的靶子。拉满橡皮筋,瞄准目标,发射小石子或泥丸,那种击中目标时的成就感,至今仍让我热血沸腾。不过,有时候也会因为调皮捣蛋,不小心打碎了谁家的玻璃,被大人追着教训,可即便如此,弹弓的魅力依旧无法抵挡。

女孩子的世界里,踢毽子是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制作毽子也不难,用几枚铜钱或者圆铁片当作底座,再插上色彩鲜艳的公鸡尾羽,最后用线将它们紧紧绑在一起,一个漂亮又实用的毽子就诞生了。单人踢毽子时,大家全神贯注,脚尖轻轻一挑,毽子便上下翻飞,心中默默计数,暗暗较劲,看谁能突破自己的记录。多人围圈传踢时,气氛更加热烈,大家你一脚我一脚,毽子在人群中穿梭,欢声笑语不断,考验着彼此的默契与灵活性。

玩累了激烈的游戏,来一场安静的纸板拍画也是不错的选择。烟盒、作业本纸在我们的巧手下,被叠成三角形或方块。这些画片上印着《西游记》《三国》里的英雄人物,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关羽的威风凛凛,都让我们着迷不已。小伙伴们蹲在地上,手持自己的“宝贝”画片,用力拍向地面,试图将对方的画片翻面赢过来。为了让画片更有分量,我们还会在里面夹上几层纸。收集成套的画片,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梦想,谁要是集齐了一整套,那可是要在小伙伴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的。

火柴枪,这可是男孩子们的“心头好”。它的制作材料主要是自行车链条扣、铁丝和橡皮筋。将链条扣一个个连接起来,组成枪身的主体,再用铁丝弯出扳机和枪托,用橡皮筋固定好,一把能发出响声和火花的火柴枪就完成了。把火柴头填入链条孔,扣动扳机,“啪”的一声,发出清脆的响声,还伴随着一丝小小的火花,仿佛自己真的成为了战场上的英雄。男孩子们常常手持火柴枪,模仿战争电影里的情节,你追我赶,喊杀声不断。

竹蜻蜓承载着我们对天空的向往。用竹片精心削成螺旋桨状,在中间插上一根细竹棍,双手用力搓动竹棍,然后猛地松手,竹蜻蜓便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向空中。看着它越飞越高,我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惊喜和好奇,仿佛自己也能跟着竹蜻蜓一起翱翔天际。
河滩边的黏土是我们创作泥巴玩具的宝藏。把黏土挖回来,捏成各种形状,小人、动物、坦克,应有尽有。等它们晒干后,再用红砖粉或煤灰上色,瞬间就变得生动起来。我们还会用这些泥巴玩具模拟“打仗”场景,你攻我守,玩得不亦乐乎。

春风起时,田野里到处都是放风筝的孩子。用竹篾扎成风筝的骨架,再糊上旧报纸或薄纸,尾巴上绑上几条碎布条,简易的“瓦片风筝”就制作完成了。拉着风筝线,在田野里奔跑,感受着春风的吹拂,看着风筝越飞越高,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角色扮演类的玩具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用木板雕刻出手枪形状,钉上铁皮撞针,再绑上橡皮筋当作“扳机”,一把木头手枪就诞生了。还有更厉害的,能发射小木棍的“机关枪”,拿着它们,我们仿佛穿越到了战争电影里,模仿着各种战斗场景,喊着口号,玩得热火朝天。女孩子则喜欢用碎布头缝制布偶,用纽扣当作眼睛,线头当作头发,这些布偶虽然简陋,但在我们的故事里,它们都是鲜活的角色。我们还会搭起简易的幕布,演起“手偶戏”,自编自导自演,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

春天,柳树发芽的时候,柳笛和芦苇哨就成了我们手中的乐器。折下一段柳枝,轻轻拧动,抽出里面的芯,一个能吹出清脆声音的柳笛就做好了。芦苇杆也不浪费,在上面钻几个小孔,就能吹出高低不同的音调。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各自吹奏着手中的乐器,虽然不成曲调,但那充满童趣的声音,却成了春天里最美的旋律。

蓖麻籽“坦克”是我们利用自然材料制作的又一有趣玩具。把蓖麻籽用线串成链,搭在斜木板上,轻轻一推,“坦克”就沿着木板缓缓滚动起来。我们还会举行比赛,看谁的“坦克”跑得又快又稳,为了让自己的“坦克”获胜,大家还会想各种办法,调整蓖麻籽的排列方式,或者给木板打蜡,让它更加光滑。
沙包也是我们童年的好伙伴,用碎布缝成立方体,里面填充玉米粒或沙子,一个简单的沙包就完成了。它的玩法多种多样,抛接游戏是最常见的,我们可以单人抛接,也可以多人一起玩。在跳格子游戏中,沙包更是必不可少的道具,我们一边跳着格子,一边小心翼翼地控制着沙包的落点,玩得不亦乐乎。

线轴小车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创意。把木线轴锯成两半,插入木棍作轮轴,再用橡皮筋缠绕在轴上,当作驱动装置。上紧橡皮筋,然后松开手,小车就会自动向前行驶。看着自己制作的小车在地上跑起来,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些自制的玩具,虽然没有现代玩具的精致与高科技,但它们却饱含着我们的创造力和无限的童趣。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个快乐的日子。如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玩具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高级玩具,但那些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时光,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每当想起,心中总是充满了温暖和感动,那是属于我们独一无二的怀旧时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