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一:
传统发动机需应对多样化的速度需求,这得益于车轮与曲轴间预设的几组固定机械速比耦合,使其能覆盖从起步、提速至巡航、爬坡及超车等多种复杂工况。而增程发动机则有所不同,它专门用作发电机,实现了车轮与曲轴间的完全解耦。因此,增程发动机只需在特定的转速和负载条件下运行,甚至可能仅需几个特定的工作点。
这两种发动机的开发目的迥异,导致它们在优化方向和工作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传统发动机追求的是热效率,这如同一座基座宽广、海拔高耸且山势平缓的高山平原,需要在广泛的工况范围内保持高效表现。而增程发动机则更像是一座基座较小、山势陡峭且拥有尖锐顶峰的山峰,它只需在有限的工况下达到极高的热效率即可。



因此,尽管两者都是发动机,但在设计和优化上却各有侧重,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车主二:
当前,众多增程式电动车实际上采用的是常规发动机作为增程器。而市场上宣传的专用增程发动机理论上具备更高的效率,然而,它们也伴随着几个明显的问题:
首先,这些专用发动机的最优效率点往往出现在高转速区域,且该高效区间相对狭窄。这意味着在车辆低速行驶且电量不足的情况下,发动机可能因低转速而效率低下,同时高转速又可能带来较大的噪声问题。
其次,它们的最优效率点所对应的功率相对较低。在面对如爬坡等重载场景时,发动机的充电速度可能会明显慢于放电速度,导致电量难以维持。
再者,与同输出功率的常规发动机相比,这些专用增程发动机的体积偏大。
鉴于此,我认为这种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实际意义。毕竟,增程式电动车的核心在于电力驱动,燃油发动机仅作为备用能源,在无法及时充电时提供补充。因此,对于增程发动机,我们或许不必过分追求燃油效率。
我理想中的增程发动机应具备小巧的体积、强大的功率,仅在必要时使用,甚至可以适当牺牲寿命(例如,设计寿命为1000小时)。这样的发动机可以安装在车辆前部,尽管可能会牺牲部分前备箱空间,但在需要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发电。在寒冷季节,它还可以在发电的同时为水箱加热,以减少供暖能耗。总之,增程发动机应以满足车辆的基本运行需求为主,无需过分追求效率或性能。
车主三;
增程式发动机与传统发动机的差异及增程技术解析
增程式发动机,顾名思义,旨在增加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这一技术并非新鲜事物,其历史可追溯至电动车的早期发展阶段,由费迪南德·保时捷等先驱探索性地在电动车中增加内燃机进行发电。
与传统发动机相比,增程式发动机的核心差异在于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传统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行驶,而增程式发动机则作为发电机使用,为电动车提供电能,从而延长续航里程。此外,增程式发动机并不要求必须是燃油发动机,可以采用其他能源形式。
增程技术的发展历程曲折,曾一度因电动车的衰落而销声匿迹。然而,在90年代欧美追求“0排放”的背景下,增程技术重新走回大众视野,并在骗补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尽管如今增程技术仍备受争议,但其作为过渡技术的价值不容忽视。
对于初创车企而言,增程技术在技术难度和成本方面相对友好,有助于实现弯道超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增程技术并非万能钥匙,其成功应用还需结合产品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增程式发动机与传统发动机在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增程技术作为过渡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但成功应用还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深入发展,增程技术有望为电动车行业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