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裁员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裁到大家去哄抢名额,那就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事情,原来以为本田N+3,已经是业界良心天花板了,没想到大众汽车直接来个N+6,再次刷新合资车企裁员新高度。
根据财联社报道,大众中国裁员主要涉及进口车业务,裁员规模近百人,对于本轮裁撤员工给予两个选择,一个是调离北京去合肥工作,另一个是直接裁员给予赔偿,最高可达N+6;
这条新闻大致可读出三个信息,首先是裁员涉及进口车业务,意味着欧盟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不可避免,其次是调离北京去合肥工作,意味着大众在华独资建厂箭在弦上了,再者是裁员区域为北京,平均工资不会低,还给出N+6赔偿,这笔赔偿金数额巨大,意味着很多人又要排队哄抢名额了,再次重现本田裁员场景。

我们都知道大众当前在华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销量上急剧下滑,从2019年最高423万辆,短短四年时间,就在2023年跌落到323万辆,跌幅接近75%,再到2024年预计不到300万辆,将被后来居上比亚迪400万辆超越,首次丢掉在华销冠宝座。
所以大众在华裁员也是情理之中,但我们看问题不能看表象,而是要直达问题本质,那就是大众汽车销量下滑,不仅仅是德国电动汽车转型速度慢,被比亚迪抢了不少市场,而是要看到2018年中外合资股比限制放开后变局,这里面掩藏着一幕不为人知大戏。
在宝马成功加持合资公司华晨宝马股份至75%,大众集团就迫不及待向上汽集团透露口风想加持合资公司股份,却被上汽集团一口回绝,于是大众集团就放缓了合资公司车型引入速度,以致上汽大众销量在2018年出现转折,甚至闹出了4S店总经理集体辞职事情,更重要是大众把电动汽车业务重心,放到自身持股85%的江淮大众上面。
换句话说,大众集团放弃了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布局多年经销体系,重新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经销体系,其中必然耗费大量时间,更会影响大众电动汽车销量表现,这就是大众汽车销量下滑根源。
此外欧盟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关税,必然导致我国对大排量进口车加征关税,推动大众集团在华生产大排量车,而生产地就是合肥,同时由于特斯拉独资建厂成功案例,则会推动大众集团在华设立独资公司生产大排量车,根本不会有江淮大众什么事情。
总体来说,大众集团就是在与中国合作伙伴在玩脱钩,未来独享在华销量利润,这将导致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两家车企销量注定逐年下滑,随之而来就是大面积关厂裁员了,而且参考本田合资公司经验,估计也会给到N+3补偿。
那么如此多人失业会去到哪里?当前接盘就是比亚迪和奇瑞等国产车企,这两家车企2024年销量预计分别超过400万辆和250万辆,还有吉利长安也将超过200万辆,这四家车企销量加起来都有1050万辆,而中国汽车2023年销量仅为3000万辆,若扣除出口500万辆,则只有2500万辆,意味着排名前四国产车企市场占比达到30%-42%,并将逐渐逼近50%。

这对中国汽车来说,表面看起来是一件好事,因为汽车行业集中,有利于打造出强势汽车品牌,抗衡国外车企,走出国门实现全球化,就像德国只有三大汽车集团,美国只有三大汽车集团,日本只有五大汽车集团,但未来有可能集中到两大汽车集团,这是一个国家汽车行业走向成熟表现.
然而实际上隐藏风险也不容忽视,那就是生产过剩危险,当前国有车企看着蹭蹭上涨销量,不断增加汽车产能和招聘员工,尤其是比亚迪员工数突破90万人,一旦销量增长戛然而止,甚至转头向下,生产过剩带来风险会瞬间压垮一个企业。
尤其是当前激进扩张中国车企,还在价格内卷冲销量,尤其是卷人力成本,引入互联网996和末位淘汰工作制度,当国产车企裁员潮滚滚而来时,还能像大众裁员给出大手笔N+6吗?估计N+3都没有,甚至N+1都有些悬,届时末位淘汰不给赔偿大行其道,甚至还会拖欠工资,这将对国产车企品牌带来致命影响。
所以大众裁员N+6看似对员工大方,实际上在活埋中国汽车,他把危机包袱甩给了国有车企,同时退出价格内卷保存实力,让国有车企自满于销量增长而激进扩张,生产过剩而负债累累,进而品牌信誉破产,成为大众抄底猎物,这是我们不得不防地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