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的数据我不讲了,我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2010级的车辆工程学生,17年硕士毕业,在学校中就听闻师兄师姐在一线合资一年都是拿三十个月的薪水,兴奋不已,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好方向而暗自庆幸
但等到我17年毕业的时候,情况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双薪三薪并没有那么常见,那些大厂的HC也开始缩减
我并没有如愿进入到师兄师姐的大厂,而是去了一个自主品牌公司
但当年的自主品牌依旧是被合资压的喘不过气来,自主品牌无论做得多好、配置多高,都卖不出高价,还会落一个“只会堆料”的名号,靠着SUV车型,勉强从10万价格段挪到了15万价格段
彼时新能源虽有也有点声音,十城千辆工程也在进行,但大量的微型电动车、油改电车型、左手倒右手的骗补等等风波,层出不穷
我开始觉得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希望,油车搞不过合资,电车搞不过利益,对未来、对行业都极度悲观
不到十年,也就我毕业七年之后,整个汽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如题主所说,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其中中国品牌的渗透率已经超过70%
这放在七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成绩的背后,有国家宏伟的战略,比如当时我们学院的院长,后来学校的校长,再到国家科技部的部长,功勋卓著
也有一众企业的筚路蓝缕,无论是传统车企比如比亚迪、长安、长城,还是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
其中比亚迪是最早押宝新能源的车企,同时坚持混动和纯电两条腿一起走路,依靠着近几年新能源的崛起,也一跃成为中国销量最好的汽车品牌,有人说这是运气,我也认为有赌的成份,但这个赌不是不顾事实发展的莽,而是内心有坚定的路线和想法,对未来有清晰明了的判断,然后再毕其功于一役,这是赌,更是创造未来的过程,未来从不是注定写好的,而是看人类在时间的存钱罐中投入了什么,才决定未来是什么样子。
还有我们每一位支持中国品牌发展,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用户,是我们一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

再苦再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我们已经越过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新能源成为主流,是销量上的主流,更是认知上的主流
现在无论是新购车还是换购车,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要不要换一台新能源汽车,燃油车正在加速成为小众选择
这种认知转变乘以14亿人口,背后蕴藏的力量是无穷的
感谢过去所有先行者的努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是以后我们共同的任务
当然,革命尚未成功,这只是中国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全球市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