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看威马新闻的一点感想

    汽车后市场访谈头像汽车后市场访谈头像
    汽车后市场访谈2023-10-19

    上周,威马汽车上了热搜,除了公司破产重整以外,创始人行踪也成了迷,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如今竟然走到落得这样的地步,不禁令人唏嘘。


    在看了几篇报导的文章之后,其中有三个方面被媒体诟病最多:


    一是花钱方面:


    在该花钱的地方不花,不该花钱的地方乱花,如:


    1、请明星代言:相较于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创始人亲自上阵代言,威马却请汪涵、张柏芝、华少、董子健、钟楚曦、萧敬腾、撒贝宁、李思思等明星为其代言。


    2、研发投入:2019年-2021年,威马每年的研发成本均未超过10亿元。而在同期,蔚来和小鹏研发投入,每年40亿以上,理想在30亿以上,是威马的三到四倍。


    3、创始人薪资:相较于理想、小鹏创始人的百万年薪、吉利李书福的40.8万年薪,威马创始人的年薪有些高。


    二是销售市场:


    相较于蔚小理针对个人用户而言,威马严重依赖B端网约车客户,其中有80%的订单,都来自于此。


    三是没有核心技术:


    蔚来、理想、小鹏都自己研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车机系统,而威马智能辅助驾驶依赖于百度、车机智能语音采购科大讯飞,其他相关软件、硬件也主要靠买买买,没有自己的核心优势。


    以上三个方面,是很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内容。


    看完之后,不免引起我的一些疑问:

    一、车企该不该请明星代言?

    二、创始人该不该给自己开高薪?

    三、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个人觉得:


    一、车企该不该请明星代言,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1、账上趴的钱够不够多?

    2、明星代言能不能增进汽车销量?


    像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车企,都经常请明星代言,如:周杰伦给奔驰代过言、郭富城给宝马代过言、李宇春给奥迪代过言,章子怡给保时捷代过言。


    找明星代言,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公司的现金流,支不支持这样的现金支出?或者,明星代言,在要事排序中,是不是排在前面的?对于刚起步的企业,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另外,明星代言,个人觉得是把双刃剑,选的不好、或者明星人设崩塌,都会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再者,像汽车这样的大件产品,消费者可不会因为哪些明星代言,就会产生购买行为,而是要看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身边关键人的意见、各大汽车网站的评测结果等等。


    二、创始人该不该给自己开高薪?


    个人觉得,判断一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不是一个有格局的人?主要看他,是不是允许自己的下属,拿的工资比自己多。


    像李想年薪百万,而他之前请来的沈亚楠年薪为2087.4万元,目前的李铁为1亿元年薪。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冠——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薪酬排在公司第6位,副总裁几个人拿的都比他高。


    而特斯拉的马斯克更狠,他的工资为0,所有的薪酬都来自于股权激励,在2022年,马斯克没有行使股票期权,所以他的全年收入为0。


    创始人该不该开高薪,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发期阶段,如果是刚起步、现金流短缺,那就当把钱花在人才吸引上、技术研发上,而不是把钱揣在自己的兜里。


    这样既可以保证公司的现金流,又可以让投资人放下无端的猜忌。


    三、什么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世界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有8家是科技公司,分别是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Alphabet Inc.、腾讯、特斯拉。


    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他们的技术在深刻影响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对于现在的汽车行业来说,汽车已经从过去的机械装置,向智能系统转化,而要想在这场变革当中生存下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一定是技术。


    对于没有自己技术的车企来说,未来出局是早晚的事,这里的技术不仅包括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车机系统,也包括制造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等等。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包括生产效率、交易效率,而这两个效率,都依赖于技术的突破。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回头再来看威马,虽然我们分析的头头是道,但有些方面大都是“马后炮”式的说教。如果他们上市成功了,或者有新的融资了,可能也会夸赞他们代言人选的好。


    曾几何时,有很多人一样不看好蔚来,在蔚来没有得到合肥政府投资前,都觉得蔚来快不行了。当理想采用增程技术时、当小鹏业绩下滑时,也同样遭遇很多的质疑。


    创业的道路是曲折的,是难熬的,是反反复复的,是经历N个“落”之后,才能有可能出现“起”的过程。


    相较于蔚小理,他们的创始人,都是连续创业者,而威马的创始人毕竟是初次创业,所以该走的弯路还是要走的,该交的学费还是要交的。


    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者,思路的转化还是需要时间的,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练习的。


    很多时候,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是有很多误解的,如: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等等,我们总是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的困难程度;我们也总会对一些虚构的故事,充满着不切实际的充向往,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等。


    你想学齐威王一鸣惊人,那在这之前得有真本事才行啊,一个碌碌无为的国王,如果没有权术的能力、带兵打仗的能力,指望着,一朝接受纳谏,就变了个人一样,这是痴人说梦,除非一开始就掩藏实力,不然很多能力都需要练习的。


    创业也是如此,能力也需要练习的,一个只做过从1-10,而从来没有做过0-1的人,指望着一做就能成功,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面对的还是汽车产业,更不可能,因为汽车是民用产品里,难度级别最高的产业。


    所以,想要获得成功,先从对世界多一分正解,少一分误解开始。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