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后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不少企业及门店,都希望在这个接近窒息的环境中,寻求一些突破,但有很多人的努力,都在做小数点以后的事情,就如下的功夫,只把考试分数从60分,提升到60.5分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纯属瞎忙活。
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汽车后市场企业,常见的三种瞎忙活。
一、异业联盟:
有不少的门店,觉得同行是冤家,所以想采用异业联盟的方式,来增加门店的流量。
但这种想法呢,更多时候不但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而且还严重的缺乏成本意识。
组成异业联盟,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会付出高额的成本:
1、筹备的成本:异业联盟从发起人有这个想法、到拟定合作方案、到寻找合作伙伴、到反复沟通、再到达成协议的时间成本;
2、运营的成本:如果只是在各自门店放放宣传资料,那不需要太多的成本,但这种合作,往往一点效果都没有;如果想深度合作,如:共享消费积分、共享服务或礼品兑换等等,就必须要借助于一整套的会员系统来实现,这前期要投入不小的成本,除了这些,还包括制作宣传单页、员工岗前培训等等;
3、执行监督的成本:这里就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合作的门店,假如出现员工不执行,或者不积极执行,那用什么方式来督促?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二是合作过程中,一方出错或者违约,那么对于守约方,是否有相应的权利,对违约方进行惩罚,背后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异业联盟,表面上,商家之间没有竞争关系,合作会很美好,但其实99%以上都是坑、都是在浪费时间。你想从别人那里获得一些客户资源,那别人也是跟你想的一样,大家都各自都心怀鬼胎、自私自利、毫无团队精神可言。
二、玩新概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一些新的名词、新的概念每年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如:修配融合、新零售、共享经济等等。
新的名词有新的概率,但大家也很容易把这些新的概念,当作必然发生、必然正确、必然有价值的趋势,甚至有的企业,还把这些概念,当作自己的战略目标来追求。
我就见过一家做膜的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用共享技师的方式,来打造线上线下新零售”。
虽然共享经济的概念在国内很流行,但说实话,国内没有几个业务,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充电宝不是、共享单车也不是。很多所谓的共享,其实就是一家公司的分时租赁业务,并非是“人人共享人人”的业务。
再说新零售,这是马云在2016年提出来的新概念,后来被太多人反复引用。但说实话,不管是新零售,还是老零售,只有效率高的零售,才是好零售。
说到新零售,我想起了在2017年看到的一个段子,那时马云刚推出了无人超市,引来很多记者的争相报导,其中有一段采访对话,特别有意思,内容如下:
记者:马云推出无人超市了,您怎么看?
大妈:那啥?超市都没人啦,那还不关门干嘛?
记者:大妈,无人超市不是没有人这个意思,而是说,超市里没有售货员、收银员等员工了。
大妈:那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啊!哎,就你们这语文水平,还当记者呢!
记者:是是,大妈说得对,应该叫无员工超市。大妈,那您对这种新型的超市有什么看法呢?
大妈:超市不需要养员工了,那东西是不是更便宜啦?
记者:这个……我们暂时还没了解到。
大妈:瞧瞧你们这些记者怎么当的?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你们不去了解,整天只会关心马云又弄啥玩意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有没有假货,东西是不是更便宜啦!超市里有没有员工,关我啥事?
记者:您不觉得无人超市的推出将会改变我们传统的购物方式吗?
大妈:改变啥哟?买东西不花钱啦?刷支付宝那也是花钱呐!
记者:大妈,看来您还是不能理解时代的发展潮流。
大妈:哟,弄个没有员工的超市就是时代潮流啦?每天都弄些专门裁减底层员工的玩意儿算啥本事?有本事弄个没有老板的超市啊!
记者:大妈,您对马云是不是有意见啊?
大妈:我不是对马云有意见,是对你这种无聊的记者有意见,问问题从来都问不到点上。马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改变,而是带来幸福的改变。现在很多改变不仅没有增添我们的幸福,还增添了许多烦恼!这才是你们记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记者:……
这段内容看了之后,个人觉得,这位大妈才是真正的抓住了问题关键,不管是无人超市还是有人超市,不管是新零售,还是旧零售,对于最终消费者,关心的是买东西是否更便宜了、收货是否更快捷了?至于这些概念、这些模式是否是新颖了,根本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
很多汽车后市场企业的老板,之所以讲这些新概念,个人觉得是一种讨巧偷懒的行为,因为真正提出一个有建设性的意见,实在太难了,而这种新概念,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并让别人误以为,他很有创新的精神。
新概念,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设想、一个愿望,而远不是一个确定无疑的趋势。所以那些玩新概念的,个人觉得,纯粹是瞎折腾。
三、数字化搭建
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人民日报有关社论更是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它是驱动企业成长的核心关键所在。
这种说法,我是非常认同的。但是,对于企业是否要自行搭建数字化系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对于小企业、只有一个门店的商家来说,我个人觉得,只需要有进销存系统、或订单管理系统即可,至于获客系统、商城系统,入驻某些流量平台就可以了。
如果要自行搭建,不仅要投入巨大的系统开发成本,还要为该系统搭建用户入口,如微信公众号、网站、小程序、APP,这些都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另外,对于抖音、电商平台,也不太建议很多企业来做,因为这些平台的流量越来越贵,而短视频,如果老板们自己没有一定的文本能力、拍摄剪辑能力、也不太建议做。因为这些平台,玩的人越来越多,你想获得流量,别人也想,而且对手还更专业,这对于,本就没有多余人力、精力的门店来说,做了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纯属瞎忙活。
数字化转型,它本质上不是一种雪中送炭的灵丹妙药,而是一种锦上添花的管理工具;它本身没办法创造价值,能够创造价值的是使用这个工具的人;而且这个工具,只能解决企业流程管理问题,而根本无法解决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
所以,只有先解决了生存发展问题,再去考虑流程管理问题,否则,都是本末倒置。
以上三个方面,是汽车后市场企业,常见的三种瞎忙活,你中招了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