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车第一天你做了什么?提车第一天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因为我是异市提车的,感觉一天下来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还用照片记录了下来。2024年11月14日,宜结婚,宜出行,宜交易,所以一大早就开着旧车出发去4S店,忙碌了一整天。 1.因为是异市提车,比较远,没有跟家里人说,准备给他们一个惊喜。那天早上,我很早起床,了,七点多就先到朋友的家里,接上他,一起在他家附近吃了一个早餐,就一起赶往隔壁城市的4S店交接提车,验车,4S店简单的搞了一个交车仪式。 2.提车后,一起坐着旧车跟销售出发去广州市番禺的政务中心,车管所办理车辆的临临时牌照,人很多,单独过来需要预约排队,销售找了一个熟门熟路的中介人员,走的是团体业务窗口,半小时搞定,不用排队,搞定临时牌照后,又回到4S店开新车,销售人员讲解了新车的各种操作事项。 3.我开着新提风云T9回去东莞,同事开着我的旧车回去,我们去了东莞当地的二手车过户市场,这时候,我们两个把旧车上,里里外外都翻了遍,把所有需要的东西,都搬到我的新车上面去,特别是ETC设备,一定要记得拆下来,最整理无误后,把二手车交易了。 4.和忙碌了一上午的同事一起吃了一个是下午又是中午的午饭,吃完饭,带朋友去附近洗个了脚,跟小姐姐们吹了两小时牛逼。 5.晚上开着新车先送同事回家,我自己再开车回家,再进车库,顺便自己整理后备箱的旧车东西。 6.回家吃晚饭,然后悄悄的告诉家人提车了,他们真的停惊喜和意外的,我不声不响就提了一台新车回来,他们都觉得新车子比原车大气,后备箱空间也大,配置也比以前多了很多东西,然后就是家人体验打卡拍照时间。
#圈友鲜试驾周末问了下风云A8L的价格,车一般也就算了,厂家套路也多。 价格和版本都有套路 先说一下版本的问题,70km的两个版本根本不生产,不给买,所以想买10万11万买风云A8L的可以放弃了。 说实话,三个版本都拉垮,最低配网约车配置,一点舒适性没有,中配舒适型还是个定速巡航,没有L2辅助驾驶,跟智能化完全不沾边。高配豪华型加上辅助驾驶了,但价格14万了,和其他品牌比完全没有价格优势。 连销售都说了,建议我买风云A8吧,也就壳子不一样,但价格优惠2万,性价比高多了。 再来说说价格的套路,只有五年的分期!海报里的24期0息根本不做,销售都说厂家是这么宣传的,但经销商都不会这么做,这个做不到我如何相信你的终生质保? 价格上只有厂家限时的1万优惠,舒适型裸车12.99万,五年贷款7万,前两年贴息7000,相当于没有利息,首付就是5.29万,保险5000,上牌600,手续费2000。 上牌和保险根本不给动,但我稍微探了一下说手续费应该能砍1000吧,销售说不止,今天定可以申请,那应该手续费可以到500没问题,算下来贴息的钱抵了保险上牌和手续费,基本就是原价12.99提车,老实说确实不划算,还是风云A8更有性价比。 再来说说对展车的体验 🚗外观感受 这个外观真的太奥迪了,一眼过去虽然不像奥迪A8,但你说奥迪A4那是得恍惚一下的。 1️⃣车侧能用上物理门把手确实要好评,不过车门声音感觉有点轻飘飘的,缺了质感。 2️⃣车尾贯穿式的尾灯看起来蛮有辨识度的,而且尾灯是立体的尾灯,稍微前凸一点,比较有造型一些。 3️⃣底盘我不愿意接受,因为电池包比车架还低,电池包凸起所以更容易磕碰,没把底盘布局做好就是一个失败。 🚗内饰感受 内饰只有黑色一个选择,看起来不错,但实际摸起来挺差的。 1️⃣方向盘有点像大众的触控方向盘的奥,但迈腾是触控,风云A8L的是按键,学了点样子。 2️⃣中控部分我觉得还不错,14.6英寸的大屏显示和流畅度还不错。底下是出风口,然后下面是放手机的两个位置,高配的话会有一个50W无线充电。保留了部分实体按键在中间,位置挺合适的,按起来挺方便。后面是储物小盒子和水杯槽,布局我还蛮喜欢的,放水杯也不影响单手开车,平时不用的话还可以盖起来保持整洁,只是这个木纹饰板原来是塑料的,看起来廉价了。 3️⃣你能摸到的地方基本都是硬,就算有皮那也是塑料外面包了一层薄薄的皮,像中控台,门板都是,方向盘握起来又硬又轻,简直就跟摸玩具车方向盘那样,明显感觉到中间空心。 4️⃣座椅设置是最有割裂感的,座椅调整放门板上,结果腰托控制又放在座椅下面,这学奔驰抄了一半是怎么个事儿? 🚗空间和座椅感受 我的身高180,体重120,我乘坐的感受就是各方面都是网约车说准。 1️⃣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座椅都是明显的小板凳,大腿的承托就不要想了,再加上座椅坐垫也明显单薄,我这个身高的人确实要用难受来形容。 2️⃣坐主驾驶脚翘得比中岛还高,副驾驶位置就比较宽裕,而且深度也不错,腿空间还是蛮大的,但大腿基本悬空的,头部空间3指,因为比较高所以坐比较下面了。 3️⃣后排也同样如此,大腿无法承托,而且明显地台比较高,座椅又低,所以腿翘老高了,但腿部空间还算不错,1拳多距离也有,头部3指的样子,算是空间还行但坐的难受。 4️⃣后备箱打开一瞬间弹的力道太大了,都把人吓一跳。纵深很夸张,非常能装,基本上20寸行李箱能塞4个的样子,同级别来说已经很强了。 整体的感受我就觉得很差,10多万家用车没有做出脱离网约车的质感,而开起来和坐起来其实表现更差,下一篇说一下动态驾驶部分。
#点评我的车不知不觉已行驶了3700多公里,再过来谈谈用车感受 能耗方面:目前行驶3703公里,耗电573.7度,耗油54.9升,综合算下来也就2毛多一公里(基本都是家充,省得不要不要的),路况基本就是上下班,一个月也上一两次高速,高速油耗基本6.3左右,还是很给力的,之前也专门跑过盘山路,油耗也就5.7左右,不和其他对比,反正比我之前的车舒服太多了 内饰不能细看,很多细节还需加强,空间啥的就不说了 驾驶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动力充沛,无论用油还是用电,都是随踩随有的,就是轮胎打滑有点郁闷,现在习惯了之后,即使把动能回收调到高,刹车也基本不会顿了,算是练出来了吧,现在基本上什么路况都开着高的动能回收了 其实毛病也不少,比如大家说的比较多的顶棚脱胶,倒车异响,主驾右脚暖左脚冷等,脱胶已解决,倒车异响已预约本周末去售后解决,之前还有APP不能预约的情况,现在也解决了 之前加装护板时,也钻到车底看了底盘,做工、用料还是比较良心的,隔热瓦基本该用的地方都用了,车身也很结实,倒车撞到树上,一点事没有,别说坑了,划痕都没有 总结一下,这车优缺点都有,总体上还是满意的,至少截至目前没有大问题,自己开着爽就完事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自己喜欢就是最大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