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Jin76934143头像Jin76934143头像

    Jin76934143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31粉丝23关注70获赞关注

    外向风铃zpF新能源汽车是不是比燃油车容易出问题,保险行业的数据为你揭秘了

    02-06

    君子点头之交唠叨两句,很多人在讨论电车买新势力还是大厂好? 关于这个问题,我还真有发言权! 因为我老婆现在开的是极氪001,而我最近计划入手一台宝马i5。 新势力的车,确实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车内各种智能功能比传统电车要多要智能 ,但新鲜感过去之后,好像实际上用的也挺少,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车子本身的驾驶感受来。(真的,她连车机语音都很少用,每次放歌、调整音量都用手指去屏幕上戳戳😂) 试驾完宝马i5后,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优点很明显,就是开起来更舒服 整体调性偏软,减震做的很好,舒适性没的说 方向盘也很轻盈,油门很跟脚而且反应很快 加速时,轻踩油门是线性的加速,但踩到60%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到286匹马力的推背感,很爽! 当然有部分原因是品牌效应 我尊重有人喜欢新势力,但我更喜欢蓝天白云的标志没问题吧(所以你们不能说我,因为我花的自己的钱)。计划这个月下定,有没有推荐的颜色呀?

    51qc我要汽车网视频151qc我要汽车网视频1
    2024-09-14

    #用车心得已经开完了#宝马# 纯电大轿车i5,可以说一下驾驶的感受了。 总体上来说宝马i5还是比较好开的,这么大一台车,开起来比较灵活,没有特别明显的大车感。但是吧也有好多问题,让我花这些钱买我可能不买(主要是穷)。 1、操稳:宝马一直以来操稳著称,但是说实话这台车的操稳只能说还行。主要是一些大一点侧向加速度下,车辆的横摆、侧倾控制稍微有点问题,收敛不是特别好。一般情况下的操稳没什么问题,侧倾不算很大,侧倾的控制可以。偏中性转向的感觉,在山路上还挺爽的,山路没那么极限。转弯稳定性很好,弯道中加速、减速车辆稳定信心感很强。弯道中转向的指向性、调整性都还挺不错的。加速俯仰抑制的很好,很舒服。 2、转向:转向的手力舒适和运动模式都偏轻巧,而且两种模式的手力感觉变化不是很明显。运动模式下手力的反馈会强一点点。转向的响应给的还比较足,响应的线性度也可以,比较灵活。转向的柔顺感没有那种“橡皮筋”感觉,连接还是很直接。 3、底盘平顺性:平顺性我觉得是这台宝马最不好的地方,初级平顺性的车身控制不好,在坏路上行驶车辆的俯仰、侧倾动作都挺多,头部的晃动比较多。次级也不太好,路面激励带来的振动比较清晰的传递到地板、方向盘、踏板等等。在一些平滑路面上,后轴的跳动有点明显。对小激励的过滤不太好,反而是一些大的冲击感受还更好一些。减速带这种,除了触感稍微强点,对悬架的控制很好,没有多余余振,过得很干净干脆,包裹感差一点。整体路面传递的信息比较多比较明显,悬架的声品质稍微缺少了点高级感,显得很“散”。 4、动力性:急加速初段加速感很强,中后段稍微差一点,整体很够用了,加速响应很快,山路上比较舒服。就是急加速的时候动力总成会有个很明显的冲击,咚咚咚。急加速的时候动力输出太猛想被人狠狠踢了一脚的感觉。 5、制动:制动的感觉我觉得还挺好的,响应调整那些都还不错。能量回收介入的时候比较平滑,没什么突兀感。制动俯仰也抑制的不错,挺好。

    时隔十年再开电宝马图1时隔十年再开电宝马图1
    时隔十年再开电宝马图2时隔十年再开电宝马图2

    今天去试驾了下螺旋弹簧的版本 之前说好去试驾we95的, 但是销售说目前上海没有试驾车, 所以今天去店里发现试驾的是we100的单电机螺旋弹簧版本 有点遗憾 不过也能看看单电机+螺旋弹簧版本和顶配之间的差异 由于早上人不多, 我大概开了10公里左右. 针对单电机和螺旋弹簧,以下是我个人的驾驶体验 单电机部分 我主要开的是普通模式, 起步还是有延迟,可能在半秒左右, 对于油车用户很容易适应, 问题不大. 加速比我想象中好很多, 不如双电机那么有力,但是日常使用80%的人应该是够了. 对乘客,太快的加速会有不适感,这点我在双电机版本上没体验到,单电机这次很明显, 我乘坐的时候销售地板油之后我感到明显眩晕感 单电机的方向盘更轻, 比双电机的版本更明显一点, 不过2个版本都让你感觉这车比较好开 刹车点头不像双电机那么明显,可能重量问题, 或者个人特别注意,车辆在刹车时候比双电机更容易控制,点头不明显 总结就是如果对续航有要求有限的话, 单电机版本足够了. 机械/螺旋弹簧 这是我主要测试的方面,主要想试试普通版本和空气悬挂的区别, 很主观对比 上下振幅控制不错, 和空气悬挂相比没有很明显区别,大坑比较明显但是小坑过滤做的不错 跳动抑制和空气悬挂比也相差不大, 相对空气悬挂的柔和, 机械的相对来说会硬一点,但总体感觉比较厚实, 最大的区别是侧倾抑制不如空气悬挂, 尤其是单边有坑洼或者井盖, 这点和空气悬挂比,机械悬挂在单边或者连续摆动时候对车身的抑制不如空悬. 没有拉不住的情况但是会比较明显. 总结是机械悬挂相对其他车调教的不错的, 和自家空气悬挂比,路感更硬,侧向和连续跳动不如空悬的柔和 最后总结的总结. 如果只是看中续航和储物空间外观的,我觉得we100足够可以了. 如果对驾驶有要求,不太在意续航的,预算有限的选we95. 如果本来是目标we95的, 能蹦跶一下,对乘坐要求比较高,不太在意续航的,还是选me100. 另外今天这辆车导航正常了...那看来上次导航是工程车的问题. 另外的另外,今天的车是灰内配蓝条装饰, 那个蓝条真难看 和销售口头预约了we95试驾,目前全上海没有,可能要等到4月才会有机会试驾到. 之间我会等等智己L6,另外再去看看双电机的Model 3.

    大家都这么看重表面配置吗?800v?麒麟电池?各种花里胡哨的配置? 为啥不说说电车的核心产品力?电池技术?电控集成度?安全性?底盘?操控? 001一个4.9米的轿车,车重2.5吨?电控和电池集成度怎么优化的?难道是网络大神的言论:电车的轻量化不重要?车越重越好?同样一个车,1个人开和你拉4个人,5个人满载开,驾驶感受能一样? 那我们来看看同级车型大小,电池,电控,电机集成度都非常优秀的特斯拉车重(没有捧一踩一的意思) 特斯拉model y长续航24款:1981kg 78°=688公里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24款:1823kg 78°=713公里 特斯拉model s双电机四驱:2089kg 特斯拉model X双电机四驱:2373kg 那我们再看看 极氪001we版:2575kg 95°电 池=675 极氪001me版:2470kg 100°电池=705 以上大家注意:特斯拉的车重都是用长续航四驱来进行比较车重的,学过车辆工程专业懂车的都知道,车重是衡量是一个车型有没有最先进的汽车工业集成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特斯拉在更小的电池的容量情况下,CLTC续航几乎跟001是打平的。可见特斯拉在看不见的电控及电池技术集成度方面,两辆车型有着不小的差距。 另一方面整个车型的空间包括前备箱和后备箱也有一些差距。特斯拉在内饰方面走的是简约风格,看不见的地方,车辆工程技术和电池电控技术包括特斯拉车型的马氏体钢安全性方面都有非常先进技术含量。也许你表面看不到,只能看到内饰和参数。但是那些看不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如中央扶手远端安全气囊) 最后声明,我支持国产,支持极氪001,拒绝捧一踩一, 近期很多不明真相的粉丝通过捧001,踩特斯拉,说特斯拉是老头乐,落后时代的车型,我觉得有失偏颇,跟大家做一些详细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001和i5图1001和i5图1
    001和i5图2001和i5图2
    001和i5图3001和i5图3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2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2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3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3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4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4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5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5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6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6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7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7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8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8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9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9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0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0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1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1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2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2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3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3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4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4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5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5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6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6
    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7不买极氪001的 100 条理由…图17
    mrzyb视频1mrzyb视频1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