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1万公里,正好跨越用车的第一年。在这个过程中,用车正好凑齐春夏秋冬环境下的用车过程,借这个文章,写一点个人在动力能耗方面还在加深认识、还不太成熟全面的心得。

爱车美照
1.以11月为例,室外温度10-15摄氏度,整车不开热风,偶尔制冷除霜,外加整车市区堵路通勤为主、少量高架出行为辅的用车场景,整车的综合能耗维持在3.7L/100KWH。感觉比夏天的能耗略有增加,但暂时不开热风,增加不是很明显。我个人理解是,这车电池的蓄能能力对于10-25摄氏度之间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当前近50公里能耗展示

当前301公里的小计能耗展示
2.在用车费用上,我过年加了一次油,300块的,到现在都没用完(应该没过期吧,我这个不懂),平时主要是用电补能。每个月这车平均行驶里程在1100km左右,个人家用充电桩按照预约充电的补能方式,都预约谷电,基本都在0.35元/度,平均每个月的家用充电桩电费在60元左右,这个能耗成本跟之前的油车相比,差别只能含蓄形容为“一个月的充电费用都不够每周去加油的费用”。

充电口展示

当前充电的家用充电桩费用情况
3.暂时的用车习惯和技巧上,在习惯上,我选择行车模式是“动能回收轻+舒适+纯电优先”,偶尔在电量续航低于30km的时候选择采用智能混动。在技巧上,我有两个心得,一个是夏天的胎压不要过高超过2.6(毕竟气体热胀冷缩),秋冬的胎压不要低于2.5。胎压按照车辆的说明书来,过高会影响驾车舒适性,过低会增加能耗;第二个心得是,我之前在车头的水箱进气口位置加过防虫网,后来7月份去售后洗车,技术人员建议我拆除(理由是影响水箱散热,增大车辆的行驶阻力),我最近发现能耗在8-10月总体是比7月前的低,说明自己加装的防虫网确实增加了能耗。

胎压实拍

当前胎压下的轮胎实拍

前脸水箱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