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发布于:小米SU7车友圈
小米自燃致死三人的最新官方消息来了,小米官方半个小时前发回应了,总结了一下解释 1️⃣当时确实开了智驾,并且因为道路施工变成逆行所以才导致事故 2️⃣放出了详细后台数据 3️⃣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并会积极配合后续工作 4️⃣并没有提及车门问题 所以我上一个帖子说的大家慎用智驾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现在各大车企都在说什么全国都能开哪里都能开无缝衔接,网上的测评也是各种牛逼..... 但是L2他始终就是L2,从法律层面上来说,最大的责任永远在驾驶员身上!!(这句话希望大家牢牢记住) 这件事情车门是否打开不是重点,因为我感觉97的速度撞上水泥桩....生还可能性不太高。 其次就是图二,24秒出警告,26秒出事故,这个反应时间确实是有点短,更何况还是在晚上,人可能会疲惫注意力不够集中,再加上开了智驾,可能有点过于依赖.... 智驾全面发展是好事,今年更是全企业普及,很多十万出头的车也给你带高阶智驾了,但是智驾真的只是辅助功能!!!生命是没有容错率的,特别是那种驾龄不是很长没有什么驾驶经验的新手司机,真的少用智驾,平常用来停停车也就罢了,长途高速还是多磨炼一下自己的经验吧。
连手机都弄不明白还去造个智能车坑人,关键你坑了你承认还能挽回点面子,这下好了,人设情都卖完了以后拿什么让百姓信任
忍不住聊两句人车两方面 1.年轻人不是老司机,上高速,疲劳驾驶不知道,是不是过于信任科技的力量 .2.夜间辅助驾驶厂商过于自信,我用的车是某商的纯视觉,夜间高速NOA限速最大100不可上调,这车116,太自信,万一事故冲击动能差距大了。3.反应时间距离太短,提示一秒,介入1秒,这两秒是个老司机都知道这就没给反应时间,何况是年轻女生。4.只要人接管,AEB能不能还会触发不好说,我就碰到过我紧急刹车介入,但没有刹死,AEB不触发低速追尾前车。 5.其他的咱就不好评价了。
根据物理公式和车型参数,小米SU7 Pro在时速97km/h撞击时的动能可通过以下步骤计算: 一、关键参数确认 1. 车辆整备质量 小米SU7 Pro的整备质量为2090kg(来源:易车、CARMU等权威平台)。 注:程力集团官网提到的1980/2250kg可能为不同配置版本,以主流评测数据为准。 2. 乘客总质量 中国成年女性平均体重为59kg(来源:国家卫健委数据),三人总重为177kg。 3. 速度转换 97km/h转换为米/秒: v = \frac{97 \times 1000}{3600} \approx 26.944 \, \text{m/s} 二、动能计算 总质量 m = 2090 \, \text{kg} + 177 \, \text{kg} = 2267 \, \text{kg} 动能公式: E_{\text{kinetic}} = \frac{1}{2} m v^2 代入数值: E_{\text{kinetic}} = \frac{1}{2} \times 2267 \times (26.944)^2 \approx 827,000 \, \text{焦耳} \, (827 \, \text{kJ}) 三、能量释放与安全性 1. 能量规模 827kJ的动能相当于: - 约197公斤TNT爆炸释放的能量(1kg TNT ≈ 4.184MJ)。 - 足以使车辆在碰撞中产生严重形变,并通过车身结构、安全带、气囊等吸收能量。 2. 小米SU7的安全设计 - 车身结构:采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关键部位抗压强度达2000MPa。 - 电池防护:Pro版搭载宁德时代神行电池,配备电芯倒置技术,极端情况下可向下释放能量。 - 碰撞测试:小米SU7通过C-NCAP五星认证,侧面碰撞能量吸收效率达85%。 四、对比与实际影响 1. 法规标准 - 中国C-NCAP侧面碰撞测试能量为135kJ(50km/h,1400kg壁障),本次撞击能量是其6.1倍。 - 欧盟E-NCAP侧面碰撞能量为194kJ(60km/h),本次撞击能量是其4.3倍。 2. 实际损伤 - 水泥墩子刚性极强,碰撞时能量几乎全部由车辆吸收,可能导致: - 前舱溃缩吸能区完全压缩。 - 电池组可能发生形变,但小米SU7的电池防护设计可降低起火风险。 - 乘客承受约26g的瞬时加速度(基于碰撞时间0.1秒估算),需依赖安全带和气囊缓冲。 五、误差与假设 1. 体重偏差 若三人平均体重为65kg,总质量增加至2285kg,动能约为832kJ,误差<1%。 2. 速度波动 若实际车速为100km/h(27.778m/s),动能增至870kJ,增加5.2%。 3. 能量吸收 轮胎变形、地面摩擦等因素可能消耗约10%的动能,但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 结论 小米SU7 Pro以97km/h撞击水泥墩子时,理论动能约为827千焦。这一能量远超常规碰撞测试标准,车辆将承受极端载荷,安全性依赖于车身结构和被动安全系统的综合表现。实际事故中,乘员受伤风险较高,但小米SU7的设计可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注:计算基于公开参数,实际结果可能因车辆状态、碰撞角度等因素有所不同。)
个人观点,这起事故和车没有一点关系,智驾只是现在汽车生产企业的一个配置亮点和噱头,人不能把生命安全完全交给别人,再说了,每辆有智驾功能的车,制造商也反复提醒驾驶人员,智驾只是一个辅助系统。交通法规也明确要求驾驶人在驾驶机动车时,精力集应中,不得做与驾驶安全有妨碍的行为。
厂家可以做的更安全,比如导航到复杂路口、修路段就提前退出,AI处理不好就不要硬撑了,这是对车主都负责。
非常赞同,很多人都说为什么小米智驾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说到底是l2,车企宣传都强调辅助驾驶。为什么出事了就是车的问题?难道买刀杀人,制刀厂也有责任吗?
我是不想把自己的命托付给所谓的[智驾]的,再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写得再好的程序也免不了bug,只是概率性问题,重点是这玩意没容错率的,降临到你头上就是人生重开,我上高速连定速巡航都不开,视觉疲劳了就直接摇滚音乐加开窗一点风燥胎燥提神现在卖车吹智驾感觉就跟当初卖手机吹跑分一个套路,你可以信,但不能全信。更何况涉及自己的命!
以前车窗边上有一种物理性自动落锁的插销,属于变形不严重紧急情况是能主动解锁的,现在的企业为了美观基本要么改成隐藏式,要么变成程序控制的了,这就是细节上能救命的东西,我反正觉得有些物理性质的机械原理部件该保留还是得保留,不能为了“超前”而“本末倒置”,生命永远都是第一位。
现在所谓的智驾都不靠谱的,不光小米,任何公司现阶段的智驾都是辅助驾驶,不是我说什么,买智驾的人,起码3分之1都是不会正确使用智驾的车主,有的人,就像死了的那位驾驶者,用过智驾跑一次长途觉得没问题,那就会用第二次,可没想的到第二次就结束了她们的生命,如果她不分心,时刻盯着前方,也就不会发生现在这事了
你怎么知道其他就不靠谱?你不知道比亚迪才刚刚发布智驾平权吗?全系标配高阶智驾吗?
你倒是告诉我,现阶段有哪个车企的智驾没出过一点事?再说迪子的智驾,只能说能用,但可靠性依然算太高,现阶段都是L2,只有等L4或者L5全自动的时候我才会考虑去买,说的不好听点,现在的全都是小白鼠
@不苦黄连:你怎么知道其他就不靠谱?你不知道比亚迪才刚刚发布智驾平权吗?全系标配高阶智驾吗?
买油车,买油车,买油车,油车不存在这种问题
大众车的老总被自己的油车烧了!
这个速度什么车都不顶用,撞上去基本就是死,电车大不了是增加了就地火化的可能(油车撞了一样有燃的可能)。最重要的还是开车要安全驾驶,坐车要栓安全带,自己小心才是安全第一条
我15年驾龄,虽然不是特别长,但现在开车真的是越开越慢,限速100开100,限速120开115,晚上的话最多会开100,这女生听说刚拿驾照不久,夜晚开116速度也是够快的,加上视线不好,真的可惜了。还有90多速度撞到水泥墩说真的当时人不死也是重伤昏迷了,哪里还有力气去打开门啊,所以有些人说打不开门被活活烧死,这是有疑问的;但是撞击后起火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假如没起火那即使人真的重伤昏迷起码人还活着,这样被火一烧就无可考证了
我三年,7万公里,从来不用定速巡航那些玩意,最多我就用个车道保持,其余全部自己控制,因为我就是汽车行业得,所有的电子产品,都允许有万分之0.3得不良率,俗称PPM值,虽然说这玩意概率很小,但一到出事,那就是百分百
100KM /H 每秒能开出去27米
两秒的反应时间,又是夜里,太短了,来不及补救了。
两秒刹车踩到底能刹死。小米su7标准版刹车距离35米左右。
@全国特级退堂鼓表演家:两秒的反应时间,又是夜里,太短了,来不及补救了。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