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二手车选买那点事刚拿驾照那阵,手头紧又想有辆车代步,身边朋友都劝我先整个二手车练练手。现在回想那段看车的日子,真是纠结里掺着意外,比买新车有意思多了。 最开始在网上刷二手车信息,眼睛都看花了。同年份的车,价格能差出一两万,有的卖家拍胸脯说 “原版原漆”,有的连保养记录都拿不出来。第一次约看车是辆大众 Polo,车主说就小剐小蹭,结果我带懂车的表哥一去,他打开机盖就说 “前防撞梁动过”,车主脸都白了,当场砍价一万五,最后没敢买。 后来又迷上了日系车,觉得省油耐造。在二手车市场看到辆本田飞度,表显才跑了 3 万公里,价格也合适,心里正美滋滋的,表哥掏出漆膜仪一测,除了车顶全喷过漆。 车主还嘴硬说 “只是补了点漆”,结果查保养记录发现,半年前里程就显示 5 万多了 —— 妥妥的调表车。那天下午连看三辆,两辆有问题,剩下一辆内饰味大得呛人,据说是泡水车修复的,吓得我当天就打了退堂鼓。 纠结最狠的是辆丰田卡罗拉,17 年的车,车主是个阿姨,说女儿出嫁换了新车才卖。查记录没大事故,试驾也顺畅,就是左后门有点异响。阿姨人挺实在,说可以再降 2000 让我自己修。我都差点交定金了,突然想起家里马上要添孩子,后排空间可能不够用,硬生生忍着手痒放弃了。 前前后后折腾了两个多月,看过合资车也瞧过国产车,遇到过实诚的个人卖家,也碰见过耍小聪明的车商。最后虽然咬咬牙买了新车,但这段经历真没白过 —— 现在跟朋友聊车,我能一眼看出保险杠是不是后换的,还知道怎么查维保记录,甚至能估算出合理的砍价空间。 其实买二手车就像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辆会遇到什么,但那种从一堆车里面挑出合适的,再跟卖家斗智斗勇的过程,还真挺锻炼人的。如果再让我选一次,说不定真能淘到辆靠谱的 “老伙计” 呢。
#提车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说提车验车吧,这步要是马虎了,很可能提到问题车。 先看生产日期,副驾驶门框上有铭牌,超过半年的就是库存车,橡胶件容易老化,得使劲砍价。再绕车转几圈,看看漆面有没有色差、小坑,玻璃生产日期要比整车早,不然可能换过。 打开引擎盖,检查机油尺有没有乳化,电瓶桩头是不是崭新的。坐进车里,试试所有按钮灵不灵,空调出风有没有异味。最后别忘了把车升起来,看看底盘有没有磕碰痕迹。这些细节多花半小时,能少很多麻烦。
#买车时最看重哪方面选购车环节避坑来说说吧。签合同的时候可得瞪大眼睛,好多坑都藏在字缝里。 比如 “定金” 和 “订金”,别看就差一个字,差别大了去了。“定” 金是退不了的,要是你后来不想买了,这钱就打水漂了;“订” 金才是能退的,签的时候可得看清楚。 还有附加条款,像强制在 4S 店买保险、必须在店里做保养之类的,这些往往会多花不少钱。合同里的交车时间、违约赔偿这些也得写明白,不然出了问题都没处说理去。
#下一辆还会选油车吗油电之争,本质是“补能自由”和“体验升级”的博弈! 选油车图的是加油方便、技术成熟,尤其跑长途或严寒地区更踏实;选电车则是馋它的低成本(家充每公里不到1毛)、加速丝滑和智能座舱。但双方痛点也明显:油车被高油价和限行政策挤压,电车则受限于续航焦虑、电池衰减风险,二手还“骨折价”。 半固态电池,可能是破局关键! 它用凝胶电解质替代液态,穿刺不起火、低温续航稳,寿命还比普通电池长50%。更惊喜的是成本骤降——2025年已逼近普通电池(仅贵5%-10%),10万级半固态车型(如8月5日预售的MG4)即将上市。若能量密度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如期量产(如智己计划2026年),电车续航将破1000km,快充仅12分钟补能400km,油车的“补能特权”或被终结。 当下怎么选?看场景定输赢: 通勤党+有家充→闭眼入电车,省下的油费真香; 长途高频+北方用户→混动/油车更稳妥; 想“鱼与熊掌兼得”→蹲半固态车型,或选插混(如领克08纯电245km+综合1400km)。 技术浪潮下,没有完美选项,只有更优解。 但可确定:电池突破正模糊油电边界,未来“既要又要”未必是奢望!
#谁懂有车的幸福感谁懂有车的幸福感?这些瞬间真的值了! 以前挤公交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暴雨天在站台淋成落汤鸡,冬天裹着羽绒服还冻得哆嗦,周末想去郊外吃碗面却要倒三趟车……直到买了车,生活突然像开了挂! ✨ 幸福时刻藏在细节里: 1. “移动避风港”:暴雨天钻进提前开好暖风的车里,看窗外路人狼狈撑伞,那一刻觉得车贷没白还。 2. “说走就走的底气”:半夜孩子发烧,抱起就往车库冲,10分钟到医院。若在以前,等出租的每一秒都是煎熬。 3. “私密小宇宙”:加班到崩溃,关上车门放首老歌,抽根烟发呆半小时——这方寸之地,盛满了成年人的体面。 生活变化肉眼可见: 通勤从煎熬变享受:多睡半小时,路上听播客学外语,通勤时间反而成了“充电时刻”。 周末半径扩大N倍:从前逛商场,现在开车带娃露营。帐篷、烤炉塞满后备箱,连狗子都有专属座位。 回老家不再像难民:爸妈塞的土特产、院子里种的冬瓜,通通往后备箱里扔!下车时邻居一句“有车就是方便”,莫名暗爽。 当然也有甜蜜的烦恼:油价涨了心会滴血,车位靠抢堪比打仗,洗车全靠老天爷赏雨。可当暴雨夜接晚自习的孩子,看她钻进干爽温暖的车座嘟囔“还是老爸靠谱”——那种被需要的幸福感,千金不换💖 车不只是工具,更是生活温度的延伸。
#远程控车的“含金量”那些远程控车让我直呼“真香”的瞬间 去年夏天,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午后——车在露天停车场晒成“蒸笼”,一拉车门热浪扑面,方向盘烫得握不住,儿子在后座哭闹:“爸爸,我热!”那一刻,我恨不能把空调焊在脸上…… 而如今,远程控车彻底拯救了我的夏天。 “空调救我命”:出门前10分钟,手机一点,空调呼呼降温。上车时凉风裹着座椅的清新味扑面而来,儿子笑嘻嘻钻进安全椅:“爸爸的车是冰箱!” “暴雨护车神操作”:有次加班突遇暴雨,手机弹窗提醒“左后窗未关”!手忙脚乱远程关窗,冲下楼时车内滴水未进——后座那本绝版画册逃过一劫。 “停车场寻车不社死”:在宜家迷宫停车场,对着手机按“一键寻车”,车灯狂闪+喇叭滴滴,周围人纷纷侧目。我表面淡定,内心狂喜:这功能值回半箱油钱! 更惊喜的是钥匙自由!老妈突然要用车,我秒发蓝牙钥匙到她微信。她嘟囔“新科技搞不懂”,结果手机贴车门“咔哒”一响,老太太瞪圆眼:“哟,比掏钥匙快!” 当然也有小槽点:蓝牙解锁偶尔“装死”,站车边狂戳APP;远程空调限时20分钟,夏天够用但意犹未尽。可每当暴雨天窝在办公室“云关窗”,或是看老婆远程预热她的电车座椅时——那种“人在屋里坐,车在掌心控”的踏实感,真让人上瘾💡 > 科技未必改变世界,但一定熨帖生活。你的爱车有过哪些“远程救命时刻”?评论区晒晒!👇
#下一辆还会选油车吗下一辆车还选油车吗?我的答案是:会! 虽然电车很火,省钱又安静,但作为家里的主力车,我更看重油车的安心感。加油方便,五分钟搞定;跑长途说走就走,完全不用焦虑续航和充电桩。尤其是在冬天或者偏远地区,油车这份“随时待命”的踏实感,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短期内,油车依然是我长途出行的可靠伙伴。
#夏季用车指南出了事故别慌,“甩锅”也得讲证据!记住这几招少吃亏: 1. 先保命再拍照: 人受伤先打120,轻微事故立刻挪车到安全地带(否则可能吃罚单)。手机拍全景+碰撞点+刹车痕+对方车牌,行车记录仪视频赶紧备份。 2. 看路权定主责: 直行>转弯,主路>辅路,右侧>左侧。比如你直行被转弯车撞,对方全责;但如果你压线或闯红灯,有理变没理! 3. 警惕“背锅陷阱”: - “私了”后反悔→当场签书面协议按手印 - 对方说“我全责”→等交警别轻信,有人事后赖账 - 无接触事故(如急刹导致后车追尾)→你的操作若合规,未必担责 终极秘籍: 保险报案电话永远比对方承诺靠谱! 小刮擦走交强险(来年保费涨几十),大事故咬定“等交警定责”。记住:让速不让道——乱打方向撞护栏,全责自掏腰包修!
#爱车内饰味道大不大新车味道大不大?这得看车! 确实普遍存在: 说实话,刚提的新车,十有八九都有点“新车味”。这味道主要来自内饰材料(塑料、皮革、胶水、织物等)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尤其是夏天暴晒后,那味道更冲! 程度差异大: 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甚至同一款车的不同批次,味道大小和刺鼻程度都可能不一样。有的只是淡淡的皮革味,有的则可能比较刺鼻甚至让人头晕(这就得注意了)。 我的除味实战经验(亲测有效): 1. 通风!通风!通风!(最重要!) 最有效没有之一! 新车到手头几周甚至几个月,只要天气和安全允许,多开窗! 停车时也留点缝(注意防盗防雨)。 暴晒+通风效果翻倍: 找个大晴天,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车窗/天窗全开(留缝也行)暴晒几小时。高温能加速有害物质挥发,然后被风带走。反复几次,效果显著!(但注意内饰别晒伤) 2. 物理吸附帮手: 活性炭包: 车里多放几包(座位下、后备箱都放),它能吸附一些异味。关键点: 记得 定期拿出去暴晒(比如一两周一次),把吸进去的东西“吐”出来才能再用,不然吸饱了就没用了。 空气净化器: 选个车载的、带 活性炭滤网 的,开车时开着能持续净化空气。 3. 天然除味(辅助作用): 柚子皮、橙子皮、咖啡渣: 这些能散发天然香味 掩盖 一部分异味,让人感觉舒服点,但 不能真正去除 源头污染物。放久了记得及时清理,别发霉了。 4. 深度清洁: 经常擦: 用 微湿的干净毛巾 多擦拭内饰表面(中控台、门板、座椅),能擦掉一些附着在表面的挥发物。 清洗脚垫/地毯: 这些地方容易藏污纳垢产生异味,定期清洁很重要。 要小心的“坑”: 香水/香薰: 它们只是 以香盖臭,对有害物质没任何作用,混合起来味道可能更怪,还可能引起过敏。 臭氧/光触媒: 专业服务可能有效,但操作不当可能损伤内饰或效果不持久,性价比不高,家用不推荐自己搞。 核心总结: 新车有味很正常,通风是王道! 别偷懒,头几个月使劲通风比啥都强。 暴晒+通风是黄金组合,能大大缩短散味时间(夏天是除味好时机)。 活性炭有用,但要记得“复活”它。 别指望香水能解决问题,那是自欺欺人。 如果味道特别刺鼻、持久不散甚至引起不适,建议检测一下甲醛/VOC是否超标,这关系到健康,不能马虎。 简单说: 勤开窗、多晒晒、放点炭包勤更换,耐心等它慢慢散掉,这才是最靠谱的!健康最重要,别被香味迷惑了。
#用车坏习惯养车如养人,有些坏习惯真得改! 说几个常见的坑: 1. 油箱见底才加油: 油泵靠汽油散热,老在底儿上跑,油泵容易过热烧坏,修一次肉疼! 2. 带空调直接熄火: 下次启动瞬间,发动机还得拖着空调压缩机转,负担贼大!最好熄火前1分钟关掉AC。 3. 过坎/减速带不减速: 哐当一下过去是爽了,但轮胎、轮毂、悬挂暗伤积累,修起来更贵。 4. 方向盘打死还较劲: 尤其原地打方向,助力泵和方向机嗷嗷叫,容易漏油或提前报废。 5. 熄火后狂用电: 听歌、开灯、充电...电瓶电量哗哗掉,几次就打不着火了,叫救援多尴尬。 6. 手刹拉满还溜坡: 坡道停车光靠手刹硬撑?后轮刹车片和钢索绷太紧,加速老化。垫块石头或挂挡(手动挡)更靠谱。 别小看这些细节,改掉能省不少修车钱,车子也耐用! 你中过招没?
#你信任辅助驾驶吗辅助驾驶?我现在是“半信半疑”状态! 说说真实感受: 好的时候是真香: 高速长途神器: 开长途设定好跟车距离和车速,手脚能放松不少,尤其堵车时自动跟车,省心太多!(但还是得盯着路!) 车道保持稳当: 车子自己稳稳跑在车道中间,不容易压线,对新手或疲劳驾驶有点用。 不靠谱的时候是真吓人: 幽灵刹车要命: 明明前面啥也没有,突然给你来一脚急刹,魂都吓飞!或者旁边车道有车稍微靠过来点,它反应过度。 加塞它犯傻: 国内常见的“加塞”,系统识别慢半拍或者反应太猛,坐车里提心吊胆。 复杂路况懵圈: 遇到修路改道、模糊的旧标线、雨雾天,它就容易“迷路”或者直接退出甩锅给你。 我的态度: 它就是个“高级辅助工具”,不是“自动驾驶”! 手绝对不能离开方向盘,脚随时准备接管。厂家宣传听听就好,关键还得看自己实际体验和路况。安全这事儿,永远得自己兜底。
#车险买多少万才放心 听一个车友吐槽:他买了300万的三者险,撞伤人花了6万医药费,保险公司却只赔了5.5万!为啥?原来伤者用了5000块的进口药,不在医保范围内。他当时没买“医保外用药责任险”,这钱就得自己掏。虽然打官司赢了,但耗费的精力、时间远超5000块,太不划算了! 这个教训告诉我:买高额三者险(300万起步很必要,比100万只贵一两百)的同时,一定要加上“医保外用药责任险”! 保费才几十块,真能省大麻烦。 另外,车损险也得买,天灾人祸、自己失误撞了,修车才有保障。车上人员的安全靠座位险和驾乘险这对黄金搭档:座位险保小额,驾乘险保大额(比如伤残死亡),一年两百多,车上每人能有三五十万保额,很值。 总结一下放心组合:交强险 + 三者险(300万+) + 医保外用药险 + 车损险 + (座位险+驾乘险)。 保险是最后的防线,安全驾驶永远是第一。但配齐配足,万一有事,心里才真正踏实。路上礼让点,大家都平安!
#保养有必要去4S店吗车子保养,到底要不要去4S店? 说实话,每次去4S店保养,看到账单钱包都疼,确实比外面贵不少。但为啥我还是基本去那儿呢?主要是图个省心和放心。 新车头几年,怕万一有啥问题扯皮,在4S店做保养,记录齐全,保修期内能省点心。而且他们用的机油、配件,感觉更“原装”一些,师傅对本品牌的车也更熟悉点。 当然,过了保修期或者小保养,我也会考虑外面靠谱的大修理厂,能省下不少钱。但去之前得做功课,找口碑好、用正品配件的店。说到底,在哪保养看自己需求,想省心多花点钱就4S店,想省钱就得多花点心思找可靠的外面店。反正我是觉得,养车嘛,安全和踏实最重要。
#最不值得买的汽车用品别花冤枉钱!这些汽车用品买了就后悔 有些汽车用品看着挺好,买回来不是白花钱就是有危险!我踩过坑,跟大家说说: 1. 方向盘手机支架:这东西安在方向盘上,看着方便导航。但真要撞车,方向盘里的气囊“砰”一炸,手机直接变炮弹飞你脸上!太吓人了。 2. 劣质全包脚垫/毛绒脚垫:尤其是驾驶座下面那块垫子,要是没卡牢或者太厚,很容易往前滑,卡住油门或刹车踏板!踩不下去或者弹不回来,想想都后怕。4S店送的那种也得检查。 3. 毛绒方向盘套:冬天摸着暖和,但手一出汗或者套子松一点,方向盘就容易打滑!转弯或者紧急避让时手一滑,方向盘抓不住,多危险啊。那种硬塑料的防滑套也不行,手感差还磨手。 这些东西,要么有安全隐患,要么就是鸡肋。白花钱事小,出事要命事大!省下这钱加油或者买点真正实用的东西不香吗?安全第一!
#买车要不要买高配买车高配是享受还是冤大头?老司机:这些配置的钱不如加油! 很多人踏进4S店就被销售一句“高配才有面子,低配就是丐版”给忽悠瘸了。但钱包可比面子诚实多了——那些多花几万买来的高配功能,可能正躺在你的爱车里“吃灰”。 自动泊车?驾校教练看了都笑出声。实测显示标准车位识别率仅52%,侧方停车比人工还慢两分钟,车位线稍淡就罢工。更扎心的是,带自动泊车的车转向机故障率反高30%。全景天窗在南方是“头顶烧烤架”,在北方变身“冰盖”,五年以上漏水率超40%,修一次够买十把雨伞。至于大灯清洗,洗车小哥都纳闷:“这玩意咋用?”城市里根本用不上,喷水嘴冬天冻住还变“冰柱发射器”。 动力升级更是玄学。有人多花3万买2.0T高功率版,实测红绿灯起步只比1.5T快0.3秒,油耗却多喝2L/100km。更坑的是,某些车型高低配发动机缸体相同,仅ECU程序不同,这钱纯属智商税!而真皮座椅夏天烫屁股、冬天冰腰,还不如仿皮加座套实在——4S店敢把成本800的“纳帕真皮”卖到6000。 安全配置绝不能省:某车高配车顶抗压强度1600MPa,低配竟缩水到800MPa;还有车主拆开低配车侧气帘位置,里面竟是空壳!销售还理直气壮:“法律只要求2个气囊,我们没违法。”主动刹车这类配置若被阉割,高速追尾风险直接飙升60%。 精明人自有“平替方案”: 4S店要价5000的LED大灯,第三方800元搞定,亮度完全一致 原厂1.2万的全景影像,副厂3000元夜间更清晰 座椅加热在汽配城加装才800,南方人甚至可省掉 真正值得投资的只有硬核安全配置:胎压监测+ESP**能降80%侧翻风险,**自动驻车解放堵车时的右脚,CarPlay则能让再烂的车机起死回生。 车终究是代步工具,不是“皮肤收集器”。下次销售吹嘘“高配才有灵魂”时,不妨反问:“这灵魂是保命用的,还是专门坑钱用的?”省下的钱够加三年油,它不香吗?
#夏季用车指南夏天开车,又热又爱下雨?记住这几招! 1. 防晒降温是头等大事: 车子停着尽量找阴凉地儿,不然方向盘烫手、座椅烫屁股!实在没辙,买个前挡遮阳板,能管点用。 上车别急着走,先开门窗通通风,把热气散散再开空调,省电又凉快。空调滤芯记得按时换,不然吹出来的风有霉味儿。 车里别放打火机、充电宝、香水瓶这些,大太阳晒着容易炸,太危险! 2. 下雨天开车,小心再小心: 雨刮片要是刮不干净还嘎吱响,赶紧换!下雨看不清路真要命。 过积水地方,别逞能!水太深就别硬开过去,万一车在水里趴窝,损失就大了。慢点开,防止水溅起来把发动机憋熄火。 下雨路滑,刹车距离变长,跟前车距离拉大点,别跟太紧。转弯也慢点,小心打滑。 3. 轮胎别大意: 天热轮胎气容易胀,但也别让它气太足或太少。隔段时间看看胎压,该补气就补气(车门框上或者说明书里有标准值)。 瞅瞅轮胎花纹磨得厉害不厉害,还有没有小石子卡着、鼓包啥的,有问题赶紧处理,爆胎可不是闹着玩的。 简单说:防晒防烫、小心车内“炸弹”,雨天慢行、远离深水,轮胎勤检查。照做准没错,平平安安过夏天!
#你的车续航打折了吗开了几年,你的爱车“腿脚”还行吗? 我这车开了快3年,跑了快5万公里。要说续航,比起刚提车那会儿,确实有点“缩水”了。 以前充满电能跑450公里心里不慌,现在跑个400出头就得开始留意充电桩了。特别是冬天开暖风或者夏天开空调猛了,掉电感觉更快。平时上下班堵车走走停停,也比跑顺畅的快速路更费电。 不过想想也正常,电池就像手机用久了,容量总会慢慢下降一点。加上我这几年跑的路多,各种路况都经历过。只要不是突然掉一大截,这种缓慢的衰减,算是“自然老化”吧。现在跑长途前,我会比新车时多预留点电量余量,心里更踏实。
#想换电车的瞬间油车那些“扎心”瞬间,真想立刻换电车! 1. 加油站掏钱,心在滴血:眼瞅着油价牌又往上蹦一个字儿,加满一箱小一千块!钱包肉眼可见地瘪下去,感觉不是加油,是给油箱“输血”,这钱够电车在家充几十次了,想想就肉疼! 2. 堵车怠速,烧钱又烦躁:堵在长龙里,发动机嗡嗡嗡干吼不走,油表指针像被人往下拽。不光烧钱,那震动和噪音嗡嗡得脑仁疼,旁边安静的电车滑过去,羡慕哭了!这时候就想:电车堵车不费油还安静,多香啊! 3. 起步被秒,憋屈!红绿灯排第一,绿灯一亮想冲出去,旁边一辆电车“嗖”一声像火箭似的就窜没影了,留你在原地慢悠悠提速,发动机干嚎… 那感觉,像被人当面超车还吃了口尾气,太憋屈了!电车的起步快,谁不想要? 4. 保养清单长,钱包又瘦:去4S店保养,单子打出来长长一串:机油、机滤、火花塞… 算下来又大几百上千。想想电车保养简单得多,基本就是检查检查,省心又省钱,这钱花得冤! 就这些瞬间,真恨不得马上把油车钥匙扔了,换辆电车试试!
#车机功能吐槽大会1. 导航抽风,专坑自己人:最火大的就是导航!明明有近路不走,非要绕个大圈。有时高速上该下岔道了,它像死机一样没反应,等错过了才慢悠悠说“请掉头”,真想给它一拳!还有导到死胡同或者荒郊野地的,简直了。 2. 语音智障,鸡同鸭讲:对着它喊“打开空调”,它给你播放“蔡依林”。说“有点热”,它回“没听懂”。声音小了听不见,大了吓一跳。想听歌?报个歌名它永远找不到!跟它说话得字正腔圆像播音员,累死。 3. 卡成幻灯片,死机重启:开机慢得像老牛拉车,倒车影像出来车都快倒完了。开着车呢,屏幕突然卡住、黑屏,或者直接重启!音乐断了、导航没了,只能干瞪眼。连个蓝牙半天连不上,急死人。这哪是智能座舱,简直是智障座舱!花钱买罪受。
#电车会取代油车吗未来电车不会完全“干掉”油车,就像手机也没彻底淘汰相机。关键看场景: 1. 城市通勤:电车真香! 充电便宜(一公里几分钱),安静顺滑,限牌城市还能直接上绿牌。堵车也不心疼油钱,自家车位充电跟充手机一样方便。 2. 跑长途、北方冬天:油车更靠谱 电车跑高速掉电快,冬天开暖风续航打七折。加油站五分钟加满跑500公里,偏远地区找充电桩可能得折腾半天。 3. 老司机的情怀,油车难取代 有人就爱发动机的轰鸣声,二手车市场万把块淘辆耐造的油车,修车便宜还不用操心电池衰减。 4. 未来可能是“混动”的天下 像手机用充电宝,油电混动车短途用电、长途烧油,油耗只有4升多,比纯油车省一半,还没续航焦虑。 总结: 日常代步电车会越来越多,但拉货、越野、跑长途还得看油车。就像有人用电子书,有人坚持翻纸质书——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3.86
“良好”
共313人评价
3.86
综合
4.05
内饰
3.57
配置
3.71
空间
4.21
外观
3.70
舒适性
3.97
操控
3.81
动力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 2025 懂车帝
www.dongchedi.com
公司名称:重庆懂车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