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帅气前卫,我就是冲着外观买的,比i3,ix3多花十几万也要买它,和i5同价我也要买i4,因为4系是最美宝马没有之一。
选择电车是因为想拥抱潮流,开了十年油车没兴趣了,要体验电车的不同乐趣,拥抱新世代。
我很多年前是看不上宝马,心里只有大奔,觉得大奔才是男人标配,奔驰c和s,林肯大陆,保时捷油卡宴混动卡宴,718,帕梅,奥迪a4等等都开过,直到试驾宝马油3,才发现那是我开过最好开的车,人车合一名不虚传,从此心里给宝马留了位置,这个位置只给4系轿跑,3系看不上,五系烂大街,暴发户标签太强不考虑,6系8系买不起。
i4很少有试驾车,买之前没开过,但是我相信百年宝马对操控的把握,相信慕尼黑原厂的产品,相信50年前开始尝试电车的宝马,还是上面那句话,对宝马没有情怀,但是相信它对操控的追求,奔驰近些年的车型样式已经把我对它的热情消耗殆尽,已经不再硬朗大气,奔驰唯一有念想的就是大G了,下一个目标买下。
i4最不满意的槽点: hud,腰托只有顶配才有,360要中配以上,这些没什么成本但是很舒适的东西,没做成全系标配,我认为充分体现了宝马不懂中国市场,且因是进口车,选装的话订车至少3个月起步,我从来不干排队的事,再好的餐厅排队超过十分钟我都要走人,买车当然也只买现车,最多接受十天半个月的调车,订车是不可能的,哪里有颜色满意的现车哪里买去,就这么简单。
关于续航: 没有专门测过,后续有时间综合测试一下补上,我提车当天4s充满电出发上高速,中途从38%-95%加了一次,跑完460公里里程还剩大概20%多。
关于颜色: 个人认为布灰红内最好看,买车期间找了十几二十家4s蹲这个内外颜色的现车,其它色不接受。
其实早就有能力全款买比这个翻一倍两倍的喜欢的车了,多年前保守了,买了个普通合资品牌代步,很后悔,完全没有开心的感觉,开了九个月就卖了。
最后,祝大家买车是因为喜欢,而不是将就和妥协,拥有要趁早,晚了快乐也会少一些。
番茄1811631305412439:i4跟ix3也就差几万,车友圈里有个31落地的i4,我25落地的ix3,都算是买在低位了
俊俏冰淇淋JG6:你这说了一大堆,总结最好开的油车是三系,然后买了i4,三系试驾车一般都是长轴325,要是试驾的今年的三系底盘支撑那就更拉了,除了方向盘没有虚位以外驾驶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不知道你对好开的定义是啥,然后买了最低配i4,看来你对好开的定义不包括马力了,就只有指向的精准,你这发言真不像一个开了十多年车的人,你应该更看重大G的社交装x属性吧,不然你又不越野又不开快车的难道以后想天天在城市里开大G吗,你说你选择电车是想拥抱新时代,然后选了bba的电车 属实是有点乱
limao1414:3系真没那么强,都是人云亦云,718地盘不如3系?确定开过?
BMW i4 M50
这是第一款挂着M高性能徽标,且被BMW官方直接称为M 的电动轿车,由于之前开过F82代的M4,所以我对这台“电动M4”充满期待,尤其是知道它的价格近乎只有M4的一半时,我的兴趣更浓了。不过一番体验下来,我对BMW的精明又有了新的认知,懂了什么叫一分钱一分货。
【外观】外形是完全沿袭了全新4系Coupe的风格和设计,尺寸也相当(车长4785mm、轴距2856mm),其实实车的新鲜感不算强,不如当时i4概念车发布时震撼感。这台M50车型相比普通i4 eDrive40在外形上多了M空气动力学组件,主要集中在前后包围、后视镜、尾翼、轮圈、卡钳等等,所实话就算这一套组合拳加起来,在外形上,依旧不会觉得有多运动,比较平淡,和大家印象中M4 前后包围各种风刃、通道的战斗感觉还是差了些。
【内饰】内饰布局很常规,但细节上用了不少M的专属设计,用来和普通车型做出区分。包括带M三色缝线的M专属方向盘、中控部分M专属碳纤维内饰条、真皮M运动型座椅、M三色缝线安全带等等。要说新鲜感,肯定是中控12.3+14.9英寸的曲面联屏,从旗舰电动车iX上下放,未来也是BMW家族式设计。
【配置】配置方面包括拥有丰富显示内容的HUD、哈曼卡顿高品质音响、激光大灯、真皮M运动方向盘、手机无线充电等等,在i4 M50上都是标准配置,诚意还不错。当然,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这些我们最想要的配置,还是老惯例需要选装。另外配备的驾驶辅助也是L2级的一套东西,BMW在这方面比较保守。
【最不满意的点】空间:BMW i4 M50都只有四门,没有双门版本,那证明还是想强调一些实用性的。但目前是后排坐垫短,离地位置低且靠背角度较直,我尝试了很久不断调整姿势,都很难找到舒服的坐姿。而且只要身高超过180cm,在后排基本就会顶腿和头发扫到车顶。后排中央地板还有很高凸起。
车机:iDrive8车机系统功能丰富,但菜单层级太繁杂,找一个常用功能往往需要进入第二层或第三层菜单,初上手者学习成本太高,不够便利。5G网络链接不够稳定,经常遇到语音助手因为网络丢失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或许是第一批次试驾车,并非量产商品品的原因)。
中控挡杆和启动按键部分的蓝色装饰,塑料感太强显廉价。
【最满意的点】我最满意的是驾驶感受,它能给你足够多的选择,节能/舒适/运动和运动+,每种都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感受,节能模式够克制,踏板响应明显会放缓不少,好像前后电机只出了1/3的力;舒适模式适合日常上下班通勤,电门轻、转向轻、底盘也不硬,代步不错;运动+模式就彻彻底底换了一种性格,前后电机这时是满血状态,点下电门踏板明显就有蹿感了,转向、底盘都绷紧了起来,路感清晰但不会太振,开起来是又灵活又爽,还有同步逼真的加速模拟声浪,要我评价,绝对有M4 90%以上的功力了。
动能回收有弱、中、强和自适应以及B挡(相当于单踏板),想要无感直接选最弱那挡,其他依次增强。对于前后双电机,还这么大马力输出的电动车(400kW/750N·m),电耗想收着点,还是挺有难度的,运动和运动+模式下轻松到20kWh/100km以上,好在表显里程是动态显示,续航给到的数字比较真实,我们当天拿到车时虽然是满电,但表显续航只有430公里出头(CLTC 560km),一天试驾了多种路况(城市、环路、高速),驾驶风格也比较随意,各个模式+大脚油门急刹车都有,一天下来实际跑了130公里左右,表显还剩290多公里,基本是1:1.1了。
【小结一下】你能在 BMW i4 M50上收获到和M4相同的性能和相差不多的操控体验,但M4整车内外给到战斗运动氛围、各部分组件的高档感以及路人和车迷的注视礼,这些你在这台50多万的BMW i4 M50(53.99万)上还是享受不到了的。
Ichmchtebeidirsein23:i4有机会出双门吗?
妳最珍貴503:所以,买个电4改m4外观。。。
进取白云o3:说说手动方向盘的是
刚毕业,有个五十万的预算,因为上大学的时候有一辆宝马,所以对宝马还是非常有好感,看了x3三系五系,实在是见的太多了,就决定是四系和x4,坐了朋友的e300还是觉得没改的内饰有点落后了,最后看到了i4,四系的外观,全新的内饰,一眼就相中,看e40选配50的所有配置都要九万,更不要说还多了个电机,最后毫不犹豫选择了50。
成都一月提的现车m50 碧玺灰选配了6500座椅加热和三色安全带
外观是不可挑剔的
最新的内饰也给人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即使在ecopro模式中在城市驾驶中也给了一份从容
但是续航可能是冬天虚标有点严重,但是如果是日常通勤,还是可以满足,空间上有点紧凑。但是是非常适合年轻情侣,偶尔满足过年的家用也是不错。
过上新能源车主的生活,也是不错,每天十二点去充电桩冲四毛一度的电,还是体验非常不错,年后安装上充电桩过后可能会更加适宜。
但是后排经常坐人,非常喜欢长途自驾,还是不太合适。
本来定的i3运动耀夜,结果销售说有一辆不到20km的i4展车可以便宜拿到,脑子大概转了20秒,就换i4了,虽然各种配置基本对比顶配i3基本全部缩水了,但只能说当提到,开了一阵子后真的完全没有后悔一说,真的太喜欢了,现在再看i3真的完全提不起兴趣了。优点:帅,续航实,操控好,内饰好看,车机流畅,空调很凉快,模拟声浪很带感。缺点:空间小(常年只坐自己和对象倒是不影响),智能化差(以前开的es6,辅助驾驶就不说了,我这个甚至只有定速巡航没有自适应,手机的功能对比蔚来差远了)。还一个插曲就是,我第一次去充电,快充口就开不开,到4s,说有个小配件是坏的,等配件还得一周多(好像不是展车的问题,也不知道啥时候就坏了)
高冷明月TCo:40也有模拟声浪吗
笨笨哪了:同款飘过
用户3205810569091227:帅,落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