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中欧电动汽车和解 最低价取代关税 或将开启合作新局面

    凤眼观车头像凤眼观车头像
    凤眼观车前天 12:37

    欧洲时间4月10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宣布,欧盟和中国已同意探讨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此取代欧盟自 2024 年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这一消息标志着中欧在电动汽车贸易争端上迈出了重要的和解步伐。

    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近期进行了深入交谈,双方一致认为,设定最低价格机制有助于维护欧洲市场的公平性,同时为合法贸易活动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相较于 2024 年实施的反补贴税,这一价格管控策略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所谓 “进口最低价格”,是指一国政府为某种进口商品设定最低价格门槛,若进口商品价格低于该设定价格,将被征收进口附加税,甚至禁止进口,以此限制低价商品涌入本国市场。据浅觉深知咨询公司创始人、法国标致雪铁龙前研发工程师陆盛贇介绍,欧盟若针对中国在欧洲市场销售的车型设定最低进口价,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销售汽车时,不得低于此价格。目前,中国车企在欧洲销售的汽车价格较欧洲本土车型普遍低 30% - 40%,设定最低价格无疑将使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售价提升,进而缩小中欧车企间的成本差距。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对中欧双方均有一定利好。对欧盟而言,通过设定最低价格,可有效避免与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陷入恶性 “价格战”,有力保护欧洲汽车产业发展。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对欧盟与中国开启的这一谈判表示欢迎,称此前的关税举措是一个 “错误”,并积极主张通过谈判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VDA 认为,无论全球形势如何风云变幻,都应致力于减少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扭曲现象,而非制造新的壁垒。



    回顾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历程,2023 年 9 月 13 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公平竞争为由,突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经过近一年的调查,2024 年 7 月 4 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对中国电动汽车(BEV)的反补贴调查报告,并于次日起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反补贴关税,税率在 17.4% - 37.6% 之间,临时征税期限为四个月。

    同年 10 月 4 日,欧盟成员国就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高额反补贴税举行投票并通过该决议。最终,在现有 10% 进口税的基础上,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被加征最高达 35.3% 的反补贴税,这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欧洲市场面临着最高 45.3% 的超高关税。具体到车企层面,特斯拉被加征 7.8% 的附加税,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分别被征收 17%、18.8%、35.3% 的附加税,其他参与调查但未被单独抽样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则被加征 20.7% 的关税。


    此次中欧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谈判上取得突破,正值全球贸易局势紧张之际,特别是美国对全球多国挥舞关税大棒。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 25% 关税,并对从欧盟进口的商品全面征收 20% 的关税。作为回应,欧盟 27 个成员国投票通过了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 25% 关税的反制措施。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欧盟与中国在电动汽车贸易问题上寻求和解,不仅有助于缓解中欧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也为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提供了积极范例。



    尽管目前关于最低价格的具体细节,如价格水平如何确定、如何动态调整以及如何监督执行等问题尚未明确,但中欧双方已展现出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的积极意愿。这一谈判成果若能顺利落地实施,将对中欧电动汽车产业乃至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而言,虽然可能面临产品价格调整,但有望避免被高额关税完全挤出欧洲市场,同时借助价格提升,推动品牌形象升级;对欧洲汽车产业来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本土车企面临的竞争压力,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争取更多时间与空间。

    次阅读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