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磷酸铁锂(LFP)电池的普及,钠离子电池正成为全球电池行业的新焦点。据韩媒报道,虽然中国已在钠离子电池商业化领域占据先机,但韩国研究机构和企业通过长达十年的技术积累,正试图以"快速跟随者"姿态缩小差距。

钠离子电池
据悉,韩国主要高校及研究机构自2010年代中期便启动钠电池基础材料研究,包括淑明女子大学、蔚山科学技术院(UNIST)、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等。企业方面,EcoPro BM自2016年起开发钠离子电池(SIB)技术,去年被选为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开发"项目主导单位,联合韩国电气研究院、成均馆大学等机构推进四年期研发计划,并在梧仓工厂建设韩国国内最大规模SIB试验产线,目标2026年实现量产。
初创企业Energy 11计划今年下半年启动韩国首个钠电池量产,近期与沙特石墨烯材料企业GrapheneSun达成技术合作。EcoPro集团旗下另一子公司EcoPro HN自2022年起与首尔大学合作开发包括SIB、钾离子电池(PIB)在内的新一代电池技术。
据智车派了解,钠离子电池以钠替代锂作为电极材料,原材料储量丰富且价格仅为锂的1%-3%,结构稳定性更高,低温性能优异,火灾风险较低。其供应链结构与锂电池存在差异:采用铝箔替代铜箔作为负极基材,电解液从六氟磷酸锂(LiPF₆)转为六氟磷酸钠(NaPF₆)。
但该技术能量密度仅370Wh/L,低于LFP(400Wh/L)和三元锂电池(650Wh/L),循环寿命约2000次,亦不及LFP的3000次以上。此外,材料体系差异导致其难以直接沿用现有锂电池供应链。
中国宁德时代(CATL)2021年7月发布首代钠电池(能量密度160Wh/kg),宣告2023年构建产业链。此后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企业相继入局,专业厂商如海纳电池、众钠能源快速崛起。正极材料企业当升科技、电解液龙头永太科技等配套企业也加速布局。

2023年12月,江铃汽车交付首款钠电池电动车,次月江淮汽车推出搭载海纳电池的钠电车型,两款车型续航均约200公里。宁德时代虽错失首发,但其供应的奇瑞QQ冰淇淋车型(续航170公里)已进入市场。
数据显示,当前锂价从2022年峰值(8万美元/吨)大幅回落,削弱了钠电池的成本优势。供应链方面,全球95%钠电池产能集中在中国,但碳酸钠原料90%储量位于美国,中国主要通过煤化工工艺替代。
虽然短期性能限制明显,但钠电池在微型电动车、城市物流车、低端储能等场景显现独特优势。行业共识认为,钠电池将不再仅是锂电池的补充,而是基于成本与性能平衡的差异化选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