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揭示行业重大变化:截至2024年底,全国汽车4S店总数降至32878家,同比缩减2.7%,为近四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燃油车市场加速萎缩与新能源渠道逆势扩张的双重趋势。

燃油车经销商承压退网,价格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报告显示,2024年超4400家4S店退出网络,其中93%为传统燃油车品牌,自主品牌占比达65%,合资与豪华品牌分别占29%与6%。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指出,激烈的价格战导致新车进销价格倒挂,经销商“卖得多亏得多”,叠加融资压力,部分门店被迫关停。例如,某合资品牌单店月均亏损超百万元,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

新能源品牌渠道扩张,自主阵营强势崛起 与燃油车渠道收缩形成鲜明对比,新能源4S店网络持续扩容。2024年新增3518家4S店中,自主品牌贡献超九成份额,比亚迪、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加速布局,方程豹、腾势、极氪等新势力品牌亦加速建网。合资品牌中仅大众安徽实现批量开业,豪华品牌特斯拉、奥迪略有增长。截至2024年,自主品牌4S店占比突破64%,较2023年进一步提升。


行业洗牌加剧,渠道转型成生存关键 报告分析指出,未来汽车流通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
结构分化加剧:燃油车经销商或通过合并重组降本增效,或转向新能源品牌代理,中小经销商生存空间持续压缩;
新能源渠道变革:直营+授权双模式并行,体验中心、商超门店等新业态兴起,传统4S店“销售+服务”职能面临重构;
数字化赋能加速:头部经销商集团依托大数据优化库存管理,提升运营效率,中小经销商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郎学红强调,伴随车市新能源转型提速,渠道端需加快“油转电”步伐,通过精细化运营应对行业变革挑战。报告同时提示,需警惕价格战对经销商生态的持续冲击,建议车企优化商务政策,保障渠道良性发展。
(注:本文基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开数据及行业分析整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