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中方集体“输血”,合资车企重整旗鼓

    中国汽车报头像中国汽车报头像
    中国汽车报5天前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上汽通用将在今年推出一款全新的C级新能源SUV,与之前上汽通用车型不同,该车将会使用上汽集团的技术。与此同时,在东风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股东双方协力支持下,神龙汽车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战略落地,正式发布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HEDMOS示界”,开启合资车企转型新模式。此前,包括广汽、长安等也纷纷向合资车企输出平台、技术。可以说,目前大部分合资车企的转型成效并不显著,中方的集体“输血”能加快合资车企转型步伐吗?

    “反哺”正成潮流

    消息称,上汽通用预计今年推出的这款C级新能源SUV,与之前的上汽通用车型不同的是,将会沿用上汽集团的技术,而非通用汽车的技术。这款内部代号“NCUB”的新车预计会推出增程和纯电两个版本,是上汽通用的首款增程车。新车从整车平台到“三电”都会沿用上汽集团的技术。消息还称,从去年开始,上汽分别向旗下的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导入了一款或多款新车的核心技术,两大合资公司在荣威等上汽自主品牌已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新产品。

    其他合资车企也在采取相似的做法。3月25日,神龙汽车发布自主新能源品牌“示界”。据了解,示界品牌由东风集团输入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并传承法系设计和底盘调校基因,未来还将推出多款新车。

    在最近公布的工信部产品目录中,神龙示界06(暂定名)赫然在列。据了解,示界品牌定位主流大众市场,产品价格在10万~15万元区间,首款车型为富康06,新车由东风乘用车导入技术平台,预计4月开启预售。未来,示界品牌将积极布局L3级自动驾驶、固态电池、AI交互技术等,深度融合智能座舱与高阶智驾,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在2023年东风与Stellantis达成的协议中,双方就明确表示支持神龙汽车融入东风新能源事业版图,示界品牌将在技术路线上与东风其他自主品牌(岚图、奕派等)形成协同。融入东风大自主体系也正是神龙在2025年的“一稳三突破”目标中的重要一环。

    3月17日,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确定了一汽-大众未来新车型规划。自2026年起,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这一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一汽-大众以“11款新车+油电混智战略”的组合拳,打破了合资企业技术单向输入的模式,开启中国主导研发+全球技术“反哺”的新模式。此模式下,中方深度参与一汽-大众CEA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和SOA架构的完全自主研发,并将主导混动技术的推进。

    早在2024年,广汽丰田成立20周年之际,其就高调提出“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再造新合资车”的口号。广汽丰田从过去单向输出“拿来主义”1.0模式,全面迭代到双向赋能“融合共创”的合资2.0模式。新模式下,合资企业不再局限于引进外资品牌的成熟车型和技术,而是着眼于本土化研发、智能制造、新能源转型与智能网联等领域进行全面升级,深度融合股东双方的资源,把双方的优势充分体现在新产品的开发中。

    不难看出,合资车企正在积极引入中方技术,加快在中国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

    借中方技术 加快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看来,合资车企面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产品规划表现出难以跟上发展节奏的状态,它们如果想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必须做出调整。一是直接从中方股东导入成熟的产品,二是外方股东为中国市场研发产品。这两种模式下,直接引进中方股东的产品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202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月度渗透率几度超过50%,这给以合资车企为代表的传统燃油车企业带来很大冲击,大多数合资车企陷入销量下滑的泥潭。诚然,这种销量下滑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开拓不足造成的,但在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方面的滞后却是合资车企普遍面临的难题。于是,加快在中国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成为合资车企不得不加速推进的核心战略。不过,过去合资车企的新技术新产品主要依赖于合资外方,但合资外方普遍在智能新能源汽车开发方面比较保守,很大程度上已经跟不上中国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中方企业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方面却普遍已经有了较成熟的产品和技术体系,甚至积累了一定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引入中方技术,无疑是合资车企加快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的捷径。

    更为关键的是,在本土企业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完备的供应链体系,这可以为合资车企提供成熟的供应链支撑。

    “汽车行业变化太大了,新能源的渗透率迅速上升,单纯依靠燃油车可能无法撑下去了。因此,我们向东风集团申请支持,加快导入电动车型,快速进入到电动化赛道里,然后再去想怎么做得更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神龙的经营状况。”正如某神龙汽车高管所言,合资车企需要融入更多中方技术帮助其完成智能新能源汽车的转型。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彬也表示,一汽-大众的新发展,是将全球智慧与本土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一汽-大众未来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更具竞争力、更贴合本土市场、更优智慧出行体验的全新商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出行需求。

    进入“融合共创”合资2.0模式的广汽丰田正在加速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向,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表示:“中国汽车领跑智电新赛道,先进智电产品正走向全球,让中国的‘技术红利’惠及全世界,构建了产业新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立足中国、连接全球的合资车企,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排头兵。”

    多措并举探索更多发展模式

    为了扭转销量下滑的颓势,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加快了引进中方技术的步伐,大力推进智能新能源转型。有关管理部门也对这种新模式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下一步将深化产业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支持各国企业家、投资人来华创新创业,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事实上,在融入中方技术加快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之后,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有所变化。比如,上汽大众在今年初已经打开新的发展局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合资企业新能源汽车转型步伐的加快,将帮助它们在中国市场开启新发展。

    不过,尽管合资车企借助中方技术加快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被业内认为是扭转销量下滑的一项必然选择,但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效果还未可知。这方面,从长安马自达的发展状态即可窥见一斑。数据显示,2月,长安马自达销量为3800辆,同比下滑3.94%;2025年1~2月,长安马自达销量同比下滑20.97%。长安马自达销量下滑的趋势并没有随着中方技术的注入迎来拐点。继2021年~2024年的“四连降”之后,长安马自达销量下滑的趋势仍在继续。由此可见,中方技术的融入,或者说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汽车转型并不一定能帮助合资车企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关键还得看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目前来看,这条路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此轮合资中方的集体“输血”能起到多大作用尚待市场验证。

    业内人士认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合资车企还需要做更多尝试,开拓更大的市场。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建议,合资车企在积极引进中方技术,加快低碳汽车、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之际,还可以利用中国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优势,发挥跨国车企的国际影响力,谋求国际化发展。这方面,江苏悦达起亚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借助合资出口已经打开新发展局面,这种探索值得更多合资车企借鉴。

    文:王金玉 编辑:孙焕玉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