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两个公众号,两个官网,这可能是我参加过最抽象的车展

    差评头像差评头像
    差评5天前

    兄弟们,这年头想参加个车展是真不容易啊。

    上个月开始,上海车展就已经开启申请窗口了,但脖子哥硬是拖到今天才开始注册媒体证。。

    这真不是我有拖延症啊,同一个车展,两个主办方,两个公众号,两个官网,你说我该怎么选。。。

    咋回事呢?一问原来是车展的主办方闹掰了。

    原本上海车展的主办方稳定是这三家:上海贸促会、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以下简称汽车分会)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但从去年 8 月开始,上海贸促会以 “ 合作违约 ” 的理由,给汽车分会发了一封《终止合作通知函》,也就是把汽车分会给踢了,官网上的主办方立刻就改成了俩。

    那汽车分会当然不服啊,辛辛苦苦干这么多年,说踢就踢了?一怒之下就把上海贸促会告上了法院。

    从此,这事儿也就开始变得抽象起来。

    咱们知道,办一个大型展会一般都得准备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主办方没定的情况下,一边是上海贸促会在筹办展会,另一边汽车分会也在筹办展会,两边也不通口气,所以光车展的预约入口就有了俩。

    原本上海车展应该是叫 “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 ” ,结果现在又多个了 “ 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 ” 的 “ 官方高仿号 ” ,没错,这就是汽车分会开的小号。

    甚至连官网也有两个,除了之前的 www.autoshanghai.org ,汽车分会还搞了个新域名 sh.autochinashow.org ,你百度上搜 “ 上海车展 ” ,还会同时出现在首页,这谁搞得清?

    最抽象的是,汽车分会这个新主页还有各种 BUG 没来的及修复,有的按钮点不动,明显没做完,网页也根本没法看,可见汽车分会是真的有点急了。

    但你们这么玩,最终倒霉的还不是上海车展?

    就因为主办权纠纷的事儿,兰博基尼、玛莎拉蒂这些真豪华品牌都不来了,韩国的现代起亚也选择离开(这俩可能真没啥好来的)预计展位收入将减少 15%,参展商数量下降 10%。

    车企都不来,更别说咱们观众了,不仅是脖子哥,很多想参展的朋友都不知道哪里买票,那干脆咱们也先不买,就这么耗着。

    于是,申请窗口没开几天,关于谁才是 “ 官方 ” 的论战也开始了。

    先是上海贸促会发文声明,说汽车分会的小号不能再用了,希望大家不要搞错。

    但没过几天,汽车分会也开始反驳,说自己才是官方号,内容完全真实有效。

    好家伙,玩了一出真假美猴王,这上海车展都快开始了,你俩总不能各自开一个吧?能不能让你俩的 BOSS 中国贸促会出面,一起开个会喝个茶先商量商量?

    哎,结果法院的判决先到了,3 月底,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宣布维持一审原判,也就是说,汽车分会在 2002 年签署的《合作协议书》在去年终止,上海贸促会赢了

    现在终于是能买票咯,之前如果有买错的朋友就不知道会咋样了。毕竟上海车展的官网已经挂起了 “ 严正声明 ” ,不管从另一个渠道买了票还是交了展位费,都得后果自负了。。。

    而这里面的是非曲直,脖子哥作为吃瓜群众就不多说。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上海贸促会是最早举办上海车展的成员之一,它在展会的主导权上本来就有优势。但后来为啥要拉这个汽车分会进来呢?主要是因为从 1995 年开始,上海车展的管理越来越混乱。

    在 2001 年,上海车展竟然分了三个场馆同时举办,很多车企就觉得没意思了。大伙儿来参展,本来就是为了找一个地方同台竞技,结果一波观众还分了三批,价格不打折,性价比太低了。

    很多车企开始退出,甚至连财大气粗的 BBA 都不来了。

    就在这时候,中国贸促会汽车分加入了上海车展来当这个救火队。和上海贸促会比起来,汽车分会的经验就要更丰富了,北京、成都、广州车展,它不是主办方就是承办方,还掌握了一票客户资源。

    于是在 2003 年,上海车展搬到了新国际博览中心,许多优质车企重新回归,展子就又搞起来了。

    到 2004 年,上海车展还成为国内第一家拿到了国际博览联盟 ( UFI ) 认证的车展,相当于是在国际上被认可,成为了国内车展的国际化标杆。

    但办的好好的,为啥又非要把汽车分会踢走呢?肯定不光只有 “ 合作违约 ” 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说,本质上还是利益纠纷,说白了,还是为了争车展这个钱。

    按照 2000 元每平的估算, 2025 年上海车展 36 万平米的展览面积,会带来 7.2 亿的场地租赁收入,另外还有观众的门票钱等等。

    但这个钱可能越来越难赚,因为参展商越来越少了。 2001 年,上海车展的参展商大约有 700 家,到 2007 年,翻到了 1300 家,但在最近几届,参展商一直保持在 1000 多家徘徊,甚至今年还会更少,以后大概率就是僧多粥少。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车展没意思了。看的人觉得没意思,展的人也觉得没意思。

    车企们越来越发现,参展是一种花大钱办小事的事儿。参加一个展会,不仅要花成百上千万,还要为了展期赶节奏,最后和比自己更强的品牌竞争关注度。

    这么玩,还不如放弃车展,再多办一场发布会。于是就出现了北京车展 “ 看雷军 ” ,成都车展 “ 无新车 ” 的情况。车展行业的衰落,几乎就是板上钉钉。

    在 2024 年,五大车展之一的日内瓦车展总共就 20 几家参展,不得不宣布停办,而另一家法兰克福车展也因为参展商流失,改去宝马老家慕尼黑举办,最后还靠 50 多家中国企业撑场。。。

    看得出来,欧洲已经领先咱们一个版本了。

    那国内车展又该怎样呢?过去主办方们一起办展,还能和和气气吃饭,现在生意不行,可能就必须抢饭碗了。。。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