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曾经的日系“三杰”现在怎么了?

    极驾志头像极驾志头像
    极驾志04-05


    曾经的“日系三杰”——丰田、本田、日产,近年来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表现已发生显著变化。以下是基于当前信息的综合分析:

    1. 整体销量下滑,日产跌出“三杰”梯队

    - 丰田与本田仍居前列:2023年丰田在中国销量170.1万辆,本田123.4万辆,而日产仅79.3万辆,同比暴跌25%,跌出“百万俱乐部”。日产成为“三杰”中掉队最严重的品牌,甚至被调侃为“日系双雄”取代“三杰”。

    - 中国市场失守:2024年数据显示,日产中国销量同比下滑12.2%,本田在华销量也因新能源冲击下降30.7%。丰田虽仍居日系第一,但市场份额同样面临挤压。

    2. 电动化进程滞后,错失先机

    - 技术路线保守:日系车长期依赖燃油和混动技术,电动化转型缓慢。日产曾押注Leaf纯电车型,但未适应市场需求;本田、丰田的混动车型虽有一定市场,但在纯电领域落后于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

    - 市场误判:日产在美国误判消费者对混动的偏好,导致市场份额被丰田抢占;在中国市场,面对比亚迪等品牌的低价高配新能源车,日系车竞争力不足。

    3. 品牌形象老化,产品力不足

    - 日产依赖单一车型:轩逸占其销量近半,但配置低(如低配无倒车雷达、塑料方向盘等)、动力平庸,难以支撑高价。天籁等车型因定价过高、技术更新不足,销量持续低迷。

    - 年轻消费者流失:日系车以可靠性和省油著称,但设计保守、科技感弱,难以吸引追求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年轻用户。部分消费者转向国产新能源或德系车。

    4. 日产陷入生存危机,或被迫合并

    - 财务困境:2024年日产净利润同比下滑94%,裁员9000人,产能削减20%。其CEO内田诚被称为“50年最差CEO”,后卸任以推动与本田合并谈判。

    - 合并自救:2024年底,日产与本田宣布合并计划,若加上三菱,年销量或超8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但此举被质疑为“失败者联盟”,旨在应对中国新能源冲击。

    5. 应对措施与未来挑战

    - 电动化加速:丰田推出bZ系列电动车,本田与索尼合作开发纯电平台,但市场反响平平。日产计划与鸿海(富士康)合作,但面临不确定性。

    - 品牌重塑:日系车需提升配置、优化设计,并加强智能化以吸引年轻用户。例如,天籁需摆脱“大沙发”标签,凯美瑞需强化TNGA架构优势。

    总结

    日系三杰中,丰田凭借均衡布局仍保持领先,本田面临转型压力,日产则陷入生存危机。三者共同的问题是未能及时适应新能源浪潮,导致市场份额被中国品牌侵蚀。未来,合并重组与技术创新或成关键,但能否重振雄风仍待观察。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