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碰撞后,车锁无法打开,可能会加重驾乘人员的受伤程度,甚至直接决定驾乘人员的生死。
哪种类型的车,可能存在这种情况呢?
安全是设计出来的,影响结果的基本就两种因素,一是设计理念,二是设计成本。受制于这两种因素,部分车企的部分车型做了退让,这种在安全领域的退让,会严重损害车主的利益。
作为车主的你,可以按照以下失效模式比对一下,看自己的车是否安全。
结构变形导致机械锁卡死
这种情况主要考虑车架的强度,包括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整车的扭转强度等,简单来说,用的钢材越多,越贵,就越安全,对于10万以下的车,尤其是配置拉满的车尤其要注意,世界上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车也一样。
在看得见的地方增加成本,就必然需要在看不见的地方减少成本。在车主看的懂的方面增加成本,就必然在车主看不懂的地方减少成本。车主只能祈祷不在安全方面简配,而已。
电子系统失效阻断自动解锁
有部分车型的车辆自动解锁是与气囊爆炸联动的,但在遭遇碰撞后,对解锁所需要的电源系统和控制模块可能被破坏或者短路,则无法按设计者的思路及时有效的控制车锁解锁。
说白了,这种基本都出现在初创车企身上,缺少足够的设计经验和防错措施。而老牌车企在这方面总结的经验教训是足够的多,早已经将这种安全设计理念植入产品中,并广泛应用了。
缺失紧急解锁机制
俗称手动解锁机械拉手。有的车型并未配备紧急拉手,也有的车型将紧急拉手进行了隐藏,不容易找到,也不容易使用,这使得驾乘人员在遭遇严重事故后,无法快速有效自救,比如人员机能受限,视力受限,或者对车辆并不熟悉等等。
其他环境因素叠加损毁
典型事故类型是车辆落水后,电路系统短路,或者泥沙堵塞开锁装置等。
汽车的设计是一个民用工程中最为复杂、最为严谨、最为苛刻的,对方兴未艾的新势力们来说,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在车主所忽略的细节方面,能有所坚守的车企,才是真正伟大的车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