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车市又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一方面,新能源车快速增长,从2019年4.7%的渗透率,直接变成如今的40%以上;
另一方面,燃油车也放下了矜持,开启了疯狂降价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有人预测,2026开始,“准备买车的人”可能要做好两手准备,很多人还没发现。

首先,就是准备好应对“技术路线”的突变...
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这点,还是笃定的认为:
车市就这样了,增程、插混、纯电各有各的打法,变归变,但不至于颠覆。
但这么想,就太过于天真。
因为从车企的动态来看,很多产品都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变化,然后改变你我的生活。
拿增程车来说,过往的产品,无非是200公里的纯电续航,然后多个油箱而已。
但从明年开始,400km 续航的增程会成为主流,甚至充电速度也会突飞猛进。

别觉得好像没啥变化,无非就是纯电耐用一点而已。
但真正用过车的人会明白,这不只是“多跑一百公里”的问题,而是整个用车逻辑被重写:
说白了,以前你开增程车,电只够你上下班用,跑长途还是得靠油。
——电是“主角”,油是“救场的”。
但未来不是了,电池容量大了、续航更长了、充电更快了,油不再是“兜底”,而是“备胎”。
而且,抛开这个不谈,电池容量大了之后,衰减速度也会更慢,整车生命周期直接拉长。
简单点说就是,以前你5年就想换车,现在可能10年都不用动。
你说,这种变化,值不值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关键是,仅仅只是增程如此吗?肯定不是!
这种车型出来以后,插混肯定也会朝着这方面升级,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诉求。
而纯电呢?
很可能直接换代上半固态电池,配合极速充电,重新定义补能效率。

这不是猜测。孚能科技已经表示,第二代半固态电池将在2025年量产。
清陶、卫蓝的相关产品,也已经开始进入装车了。
比亚迪甚至玩起来了“兆瓦闪充”,3分钟能补充58的电。
就这些情况,明年的变化肯定是颠覆性的。
不仅是颠覆过往的产品,甚至直接给油车更大的冲击…
所以,大家还是有个预期为好!

其次,则需应对“政策与保值”的相关风险。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发生的。
随着技术路线的突变,旧时代的产品注定会加速退场。
而这背后的连锁反应,就是——保值率崩盘。
你想想,当一批续航更长、充电更快、体验更顺的增程、插混、纯电车扑面而来。
那些两三年前的老款车型,还能撑住价格吗?
无疑很难。
这不是危言耸听,来看看小鹏P7。

2021款起售价高达23.99万,而现在呢?
二手车商挂牌只剩8.78到10.95万左右——而收车价格,恐怕还得再打个折。
更扎心的是,从21年到现在,车型变化其实不算特别激进,
也就是续航多了100-200公里,加了点舒适配置。
可你看贬值幅度,已经让人心惊。
那你说,明年呢?贬值会不会更惨?
恐怕不只是“可能”那么简单!

至于持有油车的伙伴,也不要认为和你没关系。
新能源车越来越卷,配置越来越高、体验越来越好:
油车的吸引力和二手价值,自然也在被不断压缩。
更关键的是——政策的风向也已经变了。
工信部早些时候一份公告显示,从2026年起,或将实施更加严苛的油耗标准:
譬如重量小于1.09吨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需要控制在2.57升以内;
重量处于1.09吨-2.51吨之间的车型,百公里油耗需控制在3.3升以内;
而整备质量大于2.51吨的车型,百公里油耗则要控制在4.7升以内。

说白了,接下来的油耗标准会更高,油车车企的压力会更大。
按照这个计划,油车也许会加速退场。
因为就这种油耗,可以说市面上的纯油车,没有一辆能做到的。
做不到怎么办呢?无非就是要花钱买积分,承担更多的环保费用。
本身油车车企打价格战,就打得很痛苦了,还要在这方面花钱。
无疑会促使他们,更快地放弃这个领域,不是吗?

总的来看,过去买车,你只要看准价位和配置就够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技术在突进、政策在收紧,时代在变化…
所以,准备买车的伙伴,你们还是慎重一些,千万别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