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Model Y登顶全球销冠时,当比亚迪生产线每分钟下线一台新能源车时,您可知道中国还有3000万辆燃油车产能正变成烫手山芋?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在最新行业峰会上抛出的数据,犹如投向汽车产业的深水炸弹。

核心观点:
在刚闭幕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权威专家用三组数据勾勒出行业剧变:
1.燃油车那高达3000万的产能,仿若一座难以消解的“堰塞湖”。
2.新能源车的产能有望持续攀升2000万。
3. 转型之举仅转化了燃油产能的十分之一。
"这就像同时开着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条生产线,结果,双轨制发展模式正在引发结构性矛盾(此表述援引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苏波这个生动的比喻,揭开了当前汽车产业转型的深层矛盾。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然突破35%。但传统车企在转型速度上,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

1转型阵痛期
•第三方机构的调研结果表明:主流合资品牌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 58.3%(此数据源自中汽协 2023 年的年报)产能利用率跌破安全线,产能放空达60%,厂房设备折旧不断吞噬利润。
• 资金链危机蔓延: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可查询到,2023 在汽车行业的破产重整案件中,涉及 17 各省份的 23 家企业宣告破产清算,涉及上下游200余家供应商
• 人才流失加剧:某头部燃油车企技术人员流失率同比激增40%

2破局方法论
1.兼并重组新政提出:宜设立规模达500亿的产业转型基金,以推动“以新带旧”的产能置换。
2. 存量用地激活:北京现代二工厂改造成理想汽车基地的案例值得推广
3. 技术共享机制:借鉴德国大众与小鹏的合作模式,构建跨企业的技术转化平台。

3出海新战场
1.东南亚掀起建厂热潮。上汽在泰国的新能源基地发展迅猛,预计2024年产能将突破50万辆,这一成果彰显出上汽在海外布局的战略眼光与强劲实力。
2.在反向技术输出领域,宁德时代与福特达成的技术授权协议创下了15亿美元的纪录。
3.我国主导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标准获28国采纳,这是争夺标准话语权的成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网所公示的文件表明,由我国主导的 GB/T 20234 标准已被纳入国际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技术规范之中

原文引自北京青年报(北青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