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油价大跳水,4月2日又要“回血”?
今天是2025年3月26日,春节后的“三连跌”让全国车主喜大普奔:92号汽油每升最高跌了0.43元,加满50升油箱能省21.5元。正当大家期待4月能继续享受“四连跌”时,国际油价却突然“变脸”,布伦特原油价格两周涨了4.66%,直接导致4月2日国内油价面临165元/吨的大幅上调,一箱油可能多花6元。

附:3月26日全国部分城市油价参考
哈尔滨:92号7.32元/升,95号7.82元/升
上海:92号7.26元/升,95号7.73元/升
广州:92号7.32元/升,95号7.93元/升(数据截至2025年3月26日,具体以加油站实时价格为准)
车主懵圈:刚省的钱又要“吐”回去?
“上个月刚加满油箱省了200块,这刚过半个月又要多花30块,油价这是过山车吗?”一位广州车主在社交媒体吐槽。数据显示,3月26日全国92号汽油均价已跌至7.26元/升(上海)至7.44元/升(云南)之间,部分地区甚至跌破7.3元/升。但好景不长,国际油价因沙特减产、伊朗制裁升级等消息连续三周上涨,国内调价周期内三地原油均价涨幅达2.68%,触发上调红线。

国际油价“发疯”,国内油价跟着“发烧”?
“美国突然对伊朗下狠手,沙特又减产50万桶/日,这油价能不涨吗?”有车主分析道。确实,地缘政治紧张、OPEC+延长减产协议、美国战略储备下降等多重因素推高了国际油价,布伦特原油已突破73美元/桶。但问题来了:国内油价真的会“跟涨不跟跌”吗?
油价调整机制:透明还是“套路”?
“每次都说‘与国际接轨’,可为什么国际油价跌的时候,国内降幅总是打折扣?”一位网友犀利提问。根据发改委的定价机制,国内油价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但设置了40美元/桶的“地板价”和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且税费占比高达40%-50%,导致“涨多跌少”现象频现。例如,2025年3月两次下调累计降415元/吨,但若国际油价同等涨幅,国内可能涨得更多。

车主应对指南:省钱攻略大公开
面对即将到来的涨价,精明的车主已开始行动:
1. 提前加油:上海部分加油站夜间优惠0.4元/升,加满一箱能省20元;
2. 薅民营油站羊毛:山东油“充值2000送200”活动,相当于降价0.15元/升;
3. 错峰出行:清明假期自驾成本或小幅上涨,拼车、公共交通更划算。
油价涨得快,跌得慢?

“油价调整机制真的公平吗?”这是近期讨论最激烈的问题。支持者认为,设置“地板价”是为了保护国内石油产业,避免油价暴跌时企业亏损;反对者则质疑:“税费占比高、调整滞后,这算哪门子接轨国际?”更有人调侃:“中石化、中石油亏损?那油价涨的时候钱都去哪儿了?”
未来油价:新能源车要“逆袭”?
值得注意的是,油价波动正加速新能源车普及。深圳一位出租车司机算了一笔账:电动车百公里电费仅6元,比燃油车省20多元,半年就回本。随着充电设施完善和电池技术升级,油车车主的“里程焦虑”正在缓解,这或许会成为未来油价上涨的“缓冲带”。
网友观点
“油价涨得比工资快,建议发改委公开成本明细!”
“支持油价与国际接轨,但请把税费降下来!”
“赶紧换电动车,油车早晚被淘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