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伊始,汽车市场再次迎来猛烈地促消费热潮。湖南等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迅速出台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最高可达2万元的补贴力度,北京等城市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通过真金白银的补贴,刺激着汽车市场的活力。
在车企层面,竞争同样激烈。一汽丰田率先出招,推出了别具一格的 “时光焕新计划”,打破传统思维,将车龄与补贴紧密挂钩,车龄越长,补贴越高,成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凯迪拉克以“置换专享礼”等创新举措,不仅对国补地补进行兜底,还叠加品牌官方置换补贴,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购车方案。东风日产也快速纷纷跟进,凭借价格透明化、补贴叠加化等策略,试图在这片置换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合资车企纷纷瞄上“置换”
政策东风劲吹,合资车企敏锐捕捉到置换市场的巨大潜力。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林健指出,参考2024年的数据成效,预计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有望超过1400万辆,带动销售额将超过2万亿元。不少合资车企为刺激消费、抢占市场份额,纷纷推出了置换补贴政策。
一汽丰田2025年“时光焕新计划”在叠加国家补贴后,消费者最高可获得3万元补贴。举例来说,一位拥有13年车龄丰田车的用户,若置换皇冠陆放,能够同时享受1.5万元的国补与1.5万元的厂补,累计补贴金额高达3万元,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购车成本,提升了他们的置换意愿。
东风日产全新天籁车型在 “超级置换季” 活动中有丰厚的置换补贴,最高可达6万元。通过高额补贴,东风日产旨在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天籁进行车辆置换,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北京现代针对第五代胜达开展“旧车残值翻倍购”活动,是其“焕新一口价”购车政策的一部分,以17.58万元起的售价吸引消费者。在该活动中,消费者旧车的残值得以翻倍计算用于购车,将置换与“一口价”相结合,消费者无需再为反复比价、议价而烦恼,也无需担心二手车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估等问题,极大地简化了购车流程,这一举措为消费者置换新车提供了颇具吸引力的优惠方案。
上汽大众虽未明确打出置换补贴的名号,但途岳新锐以7.99万元起售,通过极具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变相为有置换需求的消费者提供了高性价比选择,吸引消费者将旧车置换为途岳新锐。
别克昂科威Plus降价至16.99万元,全新君威10.69万元起,推行品牌“一口价”。这种清晰、透明的价格策略,对于有置换意向的消费者而言,能直观地感受到购车成本的降低,从而吸引他们选择别克品牌车型进行置换。
1月8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完善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个人消费者转让登记在本人名下乘用车并购买新车,购买新能源乘用车单辆补贴最高不超过1.5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单辆补贴最高不超过1.3万元。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合资车企的置换补贴政策与国家政策相互呼应,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置换助力合资车企守住市场份额
置换补贴的效果立竿见影。
安利捷中国区总经理王恒介绍,其实在去年4月,国补地补政策还未落实之时,一汽丰田已经推出了相应的置换补贴政策,根据不同的车型,补贴力度在2000~10000元之间。从去年推动的置换补贴政策效果来看,以往门店的置换率在20%左右,去年在国家、地方和车企共同的补贴刺激下,置换率达到40%左右。今年的“时光焕新计划”展开后,预计会再增加10%左右的置换量。
值得关注的是,“时光焕新计划”仅针对于丰田车型和包括雷克萨斯在内的所谓“大丰田”概念。王恒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仍有一部分消费者钟情于选择燃油车。而开过丰田车的用户往往高度认可丰田品牌,与其和其他品牌争夺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如在丰田的存量客户中挖掘潜力。
与一汽丰田类似,凯迪拉克从去年下半年就推出了置换更新补贴,不同的是,政策辐射范围既包含本品牌,也囊括非本品牌,补贴力度在5000~10000元之间,区别在于对本品牌置换的补贴力度更大。
凯迪拉克经销商王志强(化名)介绍,置换补贴政策的推出对于消费者购车和终端订单的促成,肯定大有帮助,但整体效果还很难评估。因为在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冲击下,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萎缩,置换补贴政策能帮助企业保持住原有的市场份额。
在王志强看来,新能源汽车来势汹汹,但不意味着燃油车会被彻底淘汰,燃油车依旧会保持一定的市场占比。而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少城市已经从新车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汽车消费升级换购趋势明显,政府和车企层面推出置换补贴政策可谓恰逢其时。
“目前凯迪拉克的置换补贴政策暂无明确的截止时间,需要根据实际的市场反馈再决定。”王志强进一步介绍,其实凯迪拉克也有新能源产品,只是和自主品牌相比竞争力还稍显弱势,通过置换补贴政策保证一定的销量,才能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争取更多的时间,“未来凯迪拉克会燃油车与新能源两条腿走路。”他说。
燃油车时代最后一场烟火秀?

聚焦置换市场,是合资车企的一种策略,还是无奈之举?
成都深业车城总经理卢嘉宁认为,置换补贴像是燃油车时代最后的一场烟火秀,热闹归热闹,但烟火散了天还是要亮。用户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辆汽车,而是用车背后的体验和自身与汽车之间形成的纽带,从这个角度来看,燃油车已经跟不上用户的需求,也没法和新能源汽车横向比较了。推出置换补贴只能延缓用户的流失,产品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卢嘉宁直言,某合资品牌在商场里做了一个快闪店,一位用户试完了该品牌的燃油车,出门马上进入隔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店里下单了,客户直言不讳地表示,该合资品牌的车机还没有手机流畅,辅助驾驶毫无体验感。合资品牌力推置换补贴,一方面是为了留住老客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清库存。如果库存车不及时变现,合资品牌甚至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电动化研发。
在卢嘉宁看来,合资品牌力推置换补贴有三个致命伤。
一是烧钱速度不及造车新势力。眼下所有资本都倾向于造车新势力,换言之,造车新势力“烧得起”,而合资车企并不被资本看好,没有足够的烧钱资本。
二是越补贴,品牌越掉价。合资品牌缺钱甩卖,用户直接给品牌打上“过期打折货”的标签,为将来转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又上了难度。
三是产业链转型慢。新能源汽车每个月甚至每周都会大大小小的更新迭代,这源于电池、智能驾驶、芯片等产业链的重新洗牌。而合资车企的供应体系还在死磕发动机、变速器,转型的成本拖垮了利润,就像大象跳舞一样动作缓慢,在新能源转型这条路上越落越远。
“说到底,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过去合资车企靠品牌光环渠道垄断,躺着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用户需要的是持续进化的产品和直击痛点的体验,所以我觉得离用户近一点比离政策近一点,效果来得会更好。”卢嘉宁说。
文:郝文丽 编辑:黄蓓 版式:李沛洋
给小编加个鸡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