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全球首个直连通信国标落地,华为领衔定义未来交通

    Car擎报橘头像Car擎报橘头像
    Car擎报橘03-17

    当特斯拉的FSD还在北美艰难落地,欧盟为车联网频谱分配争论不休时,中国悄然完成了一次关键性跨越——3月14日,全球首个《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GB/T 45315-2025)正式实施。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话语权升级,更意味着全球车联网的“中国方案”首次被纳入联合国法规框架,一场由技术标准主导的产业变局已然拉开帷幕。

    从跟跑到领跑:中国标准写入联合国法规

    与多数人想象的不同,这场标准战的反转剧情始于国际舞台。

    在标准起草过程中,中国团队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联合国提交的12项V2X核心提案全数被采纳,直接推动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成立车载通信任务组。

    更关键的是,中国专家首次担任该组副主席,这意味着未来全球车联网通信规则的制定,将首次烙上鲜明的“中国印记”。

    “这相当于在5G标准之争后,中国又一次抢到了智能交通时代的规则制定入场券。”

    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专家透露,“欧美车企过去主导的DSRC(专用短程通信)技术路线,正在被中国的LTE-V2X方案加速替代。”

    直连通信国标暗藏什么玄机?

    翻开标准起草单位名单,一场微妙的产业博弈浮出水面:华为与中国信科代表中国通信巨头,高通、宝马、丰田等国际企业赫然在列。

    这种“中外混编”阵容,恰恰印证了LTE-V2X技术的兼容性与全球化野心。

    根据标准,所有搭载LTE-V2X的车辆必须满足三大硬指标:

    毫秒级通信时延:车辆在时速120公里下,可实现200米范围内事故预警信息0.1秒极速传输;

    军工级抗干扰:在隧道、高架等复杂场景中,通信丢包率需低于0.1%;

    立体安全防护:引入量子密钥分发雏形技术,防止伪造“幽灵车辆”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标准首次将C-V2X(蜂窝车联网)与直连通信深度融合,这意味着华为的5G车载芯片、高通的9150 C-V2X芯片均需通过中国标准的认证,才能进入市场。

    一位车企工程师坦言:“谁的技术能更快适配这套标准,谁就能在2025年后的智能汽车市场抢占先机。”

    拒绝孤岛式车联网

    “过去各车企的V2X系统像方言一样互不相通,这次国标相当于制定了‘普通话’。”中国信通院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根据标准,所有车辆必须周期性广播基本安全消息(BSM),包含位置、速度、刹车状态等32项数据,这让跨品牌车辆的协同避撞、编队行驶成为可能。

    市场嗅觉最敏锐的资本已开始行动:

    百度Apollo宣布年内量产符合国标的V2X车载终端;

    长城汽车基于该标准开发的“智慧车队”系统,可将高速油耗降低15%;

    华为则亮出“路侧基站+车载模组”全栈方案,已在苏州落地全球首个LTE-V2X城市级应用。

    据赛迪智库预测,到2027年,中国LTE-V2X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带动智能交通整体产业规模超万亿。

    而这场由标准引发的连锁反应,或许才刚刚开始。

    标准战的下一站:争夺车联网

    当欧美仍在争论技术路线时,中国已带着首部直连通信国标冲向下一赛道——工信部相关人士透露,支持6G的V2X增强标准草案正在起草中。

    “未来的车联网,不仅是车与车的对话,更是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数字神经。”

    这场静悄悄的标准革命,或许正在重新定义百年汽车产业的未来。

    本文部分信息引自《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