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其销售收入达3247亿欧元,较2023年的3223亿欧元微增0.7%,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5%至191亿欧元,营业利润率从7.0%降至5.9%。这一财报数据既反映出传统汽车巨头在行业转型中的韧性,也暴露出其在电动化浪潮与市场竞争中的多重挑战。

2024年,大众集团全球汽车交付量为903万辆,同比下降3.5%,其中第四季度销量虽与2023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全年颓势难掩。中国作为大众全球最大单一市场,2024年交付量为293万辆,同比减少30万辆,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约21%进一步收缩。这一下滑被归因于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强势崛起,以及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
不过,大众在华的电动化转型并非全无亮点:ID系列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7%,累计销量突破55万辆,ID.3更是登顶中国紧凑级两厢电动车市场。尽管如此,其全年20.74万辆的纯电销量仍与比亚迪等本土头部车企存在显著差距。

大众集团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指向固定成本激增。财报显示,2024年大众集团因重组支出、工厂调整等产生的特殊费用高达26亿欧元,叠加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导致的营销与研发投入攀升,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汽车部门净现金流同比腰斩至50亿欧元,反映出高额转型投资与利润下滑的双重压力。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阿尔诺·安特利茨明确表示,未来将“持续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计划通过裁员、关闭低效工厂等措施,到2030年累计节省超15亿欧元人工成本,其中德国本土裁员规模或达3.5万人。
尽管转型阵痛明显,大众仍将中国市场视为电动化战略的核心阵地。2024年,其在华投资总额达500亿元人民币,安徽研发中心全面投入运营,首个本土开发的紧凑型电动车平台CMP将开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40%。此外,与小鹏汽车合作的CEA电子电气架构、与地平线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技术,均被视作“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关键布局。根据规划,2025年上海车展大众将亮相下一代智能网联车型,包括奥迪首款本土量产车型及大众首款增程式电动车;至2030年,中国市场将迎来超30款纯电车型,未来三年推出的40款新车中半数以上为新能源产品。
对于2025年,大众集团预计销售收入将同比增长5%,营业利润率回升至5.5%-6.5%,汽车交付量目标为950万辆。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市场的复苏与新产品投放。然而,风险依然存在,一方面,本土车企在智能化与成本控制上的先发优势持续挤压外资品牌空间;另一方面,大众的电动化产品线尚未形成爆款矩阵,ID系列的增长能否抵消燃油车萎缩仍是未知数。
大众集团CEO奥博穆在财报中强调,“2025年将是加速前进的一年”,但面对特斯拉的价格攻势、中国品牌的出海扩张,以及欧洲市场需求的疲软,这家老牌车企的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