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摩托车AI时代来了?无极首搭DeepSeek系统,竟能预判你的骑行习惯

    博学明月liH头像博学明月liH头像
    博学明月liH03-03

    2025年开年,国内摩托车市场硝烟再起。无极以12980元的定价推出多功能踏板SR150S,凭借“全球销量破万”的背书和“跨界+机甲”的设计语言,试图在竞争白热化的150cc市场中撕开一道口子。这款被冠以“SUV踏板”之名的车型,承载着无极冲击细分市场的野心,也折射出国产厂商在用户需求与成本控制间的博弈。



    SR150S最直观的竞争力无疑是价格。相较海外2.2万元的售价,国内定价直降近万元,甚至低于豪爵、本田等同级竞品。从配置清单看,双通道ABS+TCS、电动风挡、气囊后减震、龟背胎、160mm离地间隙等硬件参数,以及9L油箱带来的续航能力,确实在同级中颇具诚意。尤其电动风挡这一“人无我有”的配置,精准切中了摩旅用户的核心需求。而搭载本地DeepSeek大模型的极屿OS系统,则展现了无极在智能化赛道的差异化布局。



    但高性价比的另一面往往是妥协。尽管官方强调“全球35万台装机量”的引擎可靠性,但国内复杂的使用场景(如高原、多尘土环境)仍需实际验证。此外,座桶空间与同级“持平”的描述,暗示储物能力并未突破传统踏板局限;136kg车重虽强调轻量化,但在非铺装路面操控灵活性上是否优于竞品,仍需骑行实测。这些细节暴露出产品在“多功能”定位下的权衡——配置堆砌有余,但场景适配性仍存疑。

    无极将SR150S定义为“多功能SUV踏板”,试图以“机甲风设计+轻度越野能力”开辟新赛道。从设计看,高位鸟嘴、分层大灯、棱角车身确实跳脱了传统踏板中庸的形象,迎合了年轻群体对个性化的追求。硬件上,加长减震行程、龟背胎和较高离地间隙,理论上赋予了其应对非铺装路面的潜力。



    然而,“跨界”能否真正转化为实用价值?当前ADV踏板市场存在一个悖论,用户渴望“一车多能”,但多数产品止步于视觉跨界,实际越野性能有限。SR150S的160mm离地间隙虽优于普通踏板,却仍低于专业越野车型;14寸前轮与13寸后轮的搭配,更多考虑公路稳定性而非复杂地形。与其说它是“能越野的踏板”,不如说是“通过性更强的城市通勤车”。这种定位或许更贴近真实使用场景——周末郊外轻度探险、城市道路应对坑洼,而非硬核越野。

    无极的定价策略无疑将加剧150cc市场的内卷。此前豪爵UHR150、本田PCX160等车型凭借品牌溢价稳居高位,而SR150S以一线厂商身份杀入1.3万元区间,可能迫使竞品调整价格或加速配置升级。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利好。



    但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一方面,“价格战”可能挤压利润空间,考验厂商供应链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智能化配置(如AI车机系统)的实际体验尚未经市场检验,若沦为“营销噱头”,可能反噬品牌口碑。此外,无极的售后网络覆盖与本田、豪爵相比仍有差距,在三四线市场的服务响应速度或成短板。


    SR150S的发布,是无极对市场需求的一次精准试探。它抓住了当代用户“既要通勤便利,又向往诗与远方”的心理,以性价比和差异化设计开辟新战场。尽管在“真跨界”与“伪概念”之间仍有争议,但其配置诚意和定价策略已足够撼动市场格局。



    对于消费者,这款车适合两类人群:一是预算有限但追求配置丰富的城市通勤者;二是偶尔尝试轻度非铺装路面的休闲骑手。而对于行业,SR150S的价值在于证明——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找准细分需求并敢于打破价格壁垒,仍是国产品牌突围的有效路径。至于它能否真正定义“多功能踏板”的新标准,还需等待时间和里程的验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