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用车动力领域有这样一个说法: 如果从燃油动力向纯电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一种“过渡产品”,那毫无疑问就是混动技术。事实证明,混动技术近年来的确在商用车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这里面最优秀的当属潍柴系列化混动总成,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WPH 2.3Q-138混动总成,就是潍柴动力专为轻型商用车应用场景量身打造的轻卡混动总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WPH2.3Q-138轻卡混动总成
一、核心组件构成
混动总成是否真正做到高效低耗,核心组件起着关键作用。WPH2.3Q-138混动总成搭载的是满足国六B排放标准的WP2.3Q140E62发动机,排量2.3L,可输出最大140马力的强劲动力。值得一提的是,该发动机热效率相较于前代产品提升了2.2%。看似微小的提升背后却蕴含着大量的技术研发与优化。发动机采用先进的喷油技术和低摩擦设计,使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在输出充沛动力的同时有效减少能源浪费,为整车的节能表现奠定基础。
除了发动机,驱动电机在混动系统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系统匹配的驱动电机额定功率为35kW(47.6马力),峰值功率可达70kW(95.2马力),采用P2布置方式巧妙地安置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这种布置方式具有诸多优势,一方面,它能够在车辆启动、加速等工况下,迅速响应并提供额外的动力支持,与发动机协同工作,使车辆的动力输出更加顺畅和平稳;另一方面,P2布置方式在实现混动功能时,对原有车辆动力系统的改动相对较小,便于在现有车型平台上进行集成和应用,有效降低整车研发和生产成本。
在电机之后是6AMT自动挡变速箱,变速箱结合手动变速箱传动效率高和自动变速箱操作便捷的优点,可根据车辆的行驶工况和驾驶员的操作意图,通过电控液压系统快速、精准地选择合适的挡位。在城市拥堵路况下,自动换挡功能可以极大地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而在高速行驶或重载爬坡时,又能保证发动机始终处于最佳工作区间,充分发挥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性能,进一步提升整车燃油经济性。
动力电池容量为15.45kWh,为整个混动系统的电能存储和供应提供保障。动力电池采用的浅充浅放策略,将实际使用的最佳区间设定在SOC 20%-90%,这一区间对应的电量为10.8kWh。浅充浅放策略有助于减少电池衰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稳定的电量供应区间也为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电能辅助和回收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二、技术优势亮点
了解了核心组件的构成,以下简单解析WPH2.3Q-138混动总成的技术优势。众所周知,混动技术可油可电,起步、低速工况以电机驱动,高速巡航工况用发动机经济转速驱动,而遇爬坡工况则是油电共同发力,油电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使整车运行高效节能。例如:在丘陵、山区等道路的上坡工况下,整车智能控制系统VCU会发挥关键作用,如同车辆的“智慧大脑”,实时收集整车重量、坡道角度、行驶速度等关键参数,并根据轮端驱动需求功率,精确地自动分配发动机和电动机的输出功率。重要的是,在整个上坡过程中,发动机转速能够始终保持在最大扭矩区间的中间位置,这正是发动机的高效节油区间。此时,电机的助力不仅减轻了发动机的负荷,使发动机能够在高效状态下运行,还极大地提升了车辆的爬坡能力。
除了上坡的动力与节能优势,其下坡工况的表现更值一提。在下坡工况下,电机迅速转换为发电机,将车辆下坡时的势能巧妙地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进电池中,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再利用。与此同时,电动机在此时还发挥了制动的作用,通过电机做负功,对车辆进行平稳减速,有效减轻机械制动系统的负担,切实提升车辆在下坡时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减少了对机械制动系统的依赖,车辆不再需要安装水箱和淋水系统来辅助制动降温,不仅降低了整车重量,也可减少车辆的制造和维护成本,同时提升车辆载货量,可谓一举多得。
实事求是的讲,目前国内轻型商用车市场形势并不乐观,除了行业内卷,还面临不断上涨的运营成本压力,而潍柴WPH2.3Q-138混动总成的到来,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该混动总成以先进的技术架构和卓越的性能,为物流企业和个体车主有效降低燃油成本,实现降本增效,成为轻型商用车完美动力解决方案。可以预见的是,这项新技术未来定会快速普及,引领行业朝着绿色、高效方向迈进,助力轻型商用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