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爆火从科技圈蔓延至汽车行业。凭借其开源、低成本、高性能的AI大模型技术,DeepSeek迅速成为车企竞相合作的焦点。短短24小时内,吉利、岚图两家车企官宣深度融合其模型,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更直言“AI将驱动汽车发生远超电动化的变革”。这场由DeepSeek掀起的AI浪潮,正在加速汽车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车企竞速:从“汽车+AI”到“AI定义汽车”

1. 吉利的深度整合
吉利汽车率先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完成技术融合。通过蒸馏训练,吉利的AI系统将具备精准理解用户模糊意图的能力,可调用约2000个车载接口,并基于车内外场景主动分析用户需求,提供车辆控制、对话、售后等服务。这一技术突破旨在解决传统智能汽车交互中的两大痛点——意图理解偏差与主动服务缺失。
此外,吉利基于AI原生OS构建的全域AI技术体系(如端到端语音大模型、Flyme Auto智能座舱等)将与DeepSeek进一步协同,提升资源管理与任务调度效率。
2. 岚图的量产落地
岚图汽车则成为首个将DeepSeek模型搭载至量产车型的主机厂。其“逍遥座舱”已接入DeepSeek全系列模型,计划自2月14日起通过OTA向用户推送AI功能更新。升级后的车机将支持多语义指令识别、AI创作(作诗、绘画)、实时信息检索等能力,同时通过云端持续蒸馏模型优化体验。岚图的快速落地,展现了DeepSeek在端侧部署的灵活性。

3. 小鹏的战略转向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开工信中强调,DeepSeek以“媲美OpenAI的体验与极低成本”震撼全球,并宣布小鹏将从“汽车+AI”转向“AI定义汽车”,目标是成为全球AI汽车公司。例如,DeepSeek的多模态能力可加速自动驾驶复杂场景的决策训练效率,而车载大模型的个性化服务或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技术突破:低成本与开源生态的双重优势
DeepSeek-R1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算法优化与开源生态:
性能与成本平衡:与OpenAI的GPT-o1相比,DeepSeek-R1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接近甚至超越,但成本仅为前者的几十分之一。其通过强化学习(RL)提升推理能力,并采用长链推理(CoT)技术分解复杂问题,实现高效训练。
开源赋能车企:遵循MIT协议开源的特性,降低了主机厂的技术门槛。车企可通过蒸馏和量化技术,将DeepSeek的能力迁移至轻量化模型中,适配车端算力限制。例如,吉利和岚图的车载模型均为蒸馏后的轻量版本,而云端则保留“满血”性能。
算力节约与本地化部署:开源证券研报指出,DeepSeek的算法优化使模型可在有限算力下实现高性能,推动智能座舱的本地化部署,提升响应速度与隐私安全性。

行业影响:AI平权化与竞争格局重构
DeepSeek的崛起不仅加速了AI大模型“上车”的进程,更推动了技术平权化:
中小车企的机遇:传统依赖外部供应商的车企,可通过DeepSeek低成本接入先进AI能力,减少对全链路自研的依赖。
全球竞争新态势:海外车企如大众、宝马虽已布局ChatGPT或Alexa模型,但DeepSeek的高性价比可能改变市场格局。例如,大众虽在2024年率先集成ChatGPT,但其成本与本地化能力或面临挑战。#太火了 Deepseek##Deepseek进军车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