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烧光150亿美金,造了8万度电池:欧洲电池巨头破产,抄中国都不会

    乌鸦君的急救职场头像乌鸦君的急救职场头像
    乌鸦君的急救职场2024-12-03

    150亿美金能做什么?

    对于宁德时代,足够建设几个大型电池工厂,生产出上百万辆电车所需的电池;

    对于特斯拉而言,可以用来开发一整套新一代电池技术,还能支撑全球多个超级工厂的扩建。

    而对于欧洲的Northvolt来说,这些钱却变成了“纸上谈兵”:

    因为烧光150亿美金后,这个号称“欧洲宁德时代”的电池巨头,结果就造出了8万度电池,最后只能宣布破产。

    更离谱的是,他们几乎所有的设备、材料甚至技术来源都“抄”自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模仿都没做好。

    这场挑战中国“技术霸权”的游戏,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提到这家公司,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2015年,Northvolt就在瑞典成立了。

    创始人Peter Carlsson出身名门,是特斯拉的前副总裁,带着“超级工厂”的光环杀入电池赛道。

    更让人羡慕的是,它背后的“金主”阵容豪华到离谱:宝马、大众、沃尔沃,甚至连瑞典政府都倾力支持。

    用当时欧洲媒体的话说,Northvolt就是对抗中国电池巨头的“最后希望”。

    从表面上看,似乎还真是如此:

    毕竟,它拥有Peter Carlsson这样的明星创始人,欧洲顶级车企的大力支持,还有数不尽的政府补贴和政策红利。

    这些条件加在一起,Northvolt怎么看都不会输!

    但现实却是:这家公司的问题,从第一天起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家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人才。

    不管是生产设备、关键材料还是技术工艺,大多依赖从中国和韩国引入…

    直接引进也就罢了,为了提高效率,他们还跳过了必要的测试流程,直接把磨合放到生产线。

    结果生产线频繁出故障,工人们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你以为会有专业的人才去解决问题?这么想就太天真了!

    因为事实是:

    抛开中韩员工来说,他们从上到下,没一个会生产电池的工人。

    这也就罢了,关键还存在语言不通,还靠着翻译软件交流。

    也就是,出了什么问题,大家还要掏出手机,拿着翻译表达意思,协商去搞定。

    关键你以为就三个国家的人吗?这么想就太天真了!

    数据显示,他们公司2000人里面,底层工人是从100多个国家招的。

    也就是说,光生产车间里就有十几种母语…

    而大多数工人的英语又不行,班长听不懂工人的话,主管也不明白班长的汇报…

    整个生产体系,就像一个充满噪音的机器,根本无法运转。

    更有意思的是,为了解决本地人手不足的问题,Northvolt招聘了大量临时工,甚至连培训都没有到位。

    有些工人甚至不清楚自己岗位的具体职责,只是被动完成机械化操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造好电池呢?


    当然,如果顶层懂技术、懂管理,或许还能慢慢将这些人拧在一起。

    但现实很无奈,Northvolt的工程师配方都没搞懂。

    至于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的核心配比,还是道听途说阶段。

    用他们前员工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没有技术,没有知识,一切都要中国人手把手的教,机器是他们给的,厂房是他们建的,离了他们,我们啥都不会”。

    就这种情况,他们的野心还特别庞大

    要掌控整个电池生产供应链,从材料制造到电池回收,甚至直接实现技术创新。

    于是乎,在产能还不到1GWh时,Northvolt就开始吹嘘60GWh的未来目标。

    然而现实是,他们甚至无法实现原定的16GWh规划。

    结果就是,左边在就急于扩张。

    从德国到加拿大,再到瑞典本土,各种项目上马。

    右边呢?又完全没有技术和人才支持这个步伐。

    所以,仅仅9年的时间里,就烧光了150亿美金,基本没做出什么成效。

    到2024年,Northvolt宣告破产保护,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欧洲梦”就此破灭。

    有趣的是,在Northvolt申请破产的两个月前,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还直言不讳的指出:

    “他们的设计存在不足,其次,工艺是错误的,就连设备也有问题。他们如何能广大生产规模呢?”

    仔细想想,似乎真是如此。

    毕竟,,一个对上没有管理,对中没有技术,对下缺乏产业链的支撑的公司——如果能做好,这才是天方夜谭呢!

    总结来说,Northvolt的失败并不是偶然,是整个欧洲工业衰退的缩影。

    说白了,即使Northvolt什么也不做,随便从中国找电池工厂做代工,然后自己贴牌,靠情怀在欧洲出售,也能做得风生水起。

    这都能干倒闭,只能说明一件事,欧洲整个的产业链环境,实在是太拉了。

    就这个情况,别说和中国竞争了,维持现状都越来越难。

    .万次阅读
    48评论
    32赞同
    收藏
    分享
    48评论
    3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