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正计划迫使中国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以换取欧盟的补贴。 两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要求中国企业在欧洲设立工厂与转让技术的新标准将于12月首次引入价值10亿欧元的电池开发补贴招标中。他们表示,该试点项目可能会推广到其他欧盟补贴计划。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把欧盟加关税的目的暴露出来了。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欧盟就已经借调查为名,要求中国电动车企,提供包括电池配方等在内的5项核心技术信息。
其中,电池配方,包括化学成分,甚至精准到磷酸亚铁锂,石墨,铜,铝等每种原材料的使用量。

加税的目的就是强迫企业转移生产地,去逃避关税,从而起到去工业化的作用,同时获取核心技术,这其实是另一种以市场换技术。
目前,金融时报的文章还提到,欧盟此举与中国“要求外国公司共享知识产权以换取市场准入如出一辙”。
这文章意思是,中国曾经也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让外国车企进入,现在欧盟是效仿中国。
但事实上,正如新华社报道,中国过去从来没有以市场换技术,也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转让它的技术给中国合作伙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完全依据契约,是企业之间的自愿交易。
在油车时代,在中外合资车企中,核心的发动机技术都掌握在对方技术人员手中,处于保密状态,只有他们不再想使用的技术才会高价卖给我们。

直到今天,也仅有奇瑞等少数车企攻克了发动机技术。
从看不上到想高攀背后,终于看懂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
事实上,话说回来,从欧洲到日本的车企在过去其实是看不上中国电车,认为没有技术。宝马董事长齐普策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是不是先进,不是看你采用了多大的屏幕。有些车辆的屏幕又大又麻烦,极大影响了司机的注意力,没啥安全性。

此前,日本索尼本田移动出行公司社长川西泉也公开表示,中国的电动车没有技术惊喜,只会把显示屏弄得花里胡哨。

北京奔驰CEO也在亚布力论坛年会上放话,有些车企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和吸引投资,采取了违背商业规律的堆料竞争策略,违背商业规律。
今年年初,宝马奔驰都放弃了只销售纯电动汽车的计划,欧洲也放弃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计划,决定未来十年里继续专注于燃油车的研发与生产。
但欧盟渐渐发现这样不行,因为他们放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却依然在高歌猛进,你不跟,这个差距就会拉大。并且欧盟也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并不是一种偏见,而确实是产品体验超过了油车,油车与电车作为两种路线,背后不是中国车企在万大屏等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掌控了关键技术。
首先,欧盟意识到,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上的壁垒,已经初步形成,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主要指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那么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就是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双智”等,背后整体还有一个产业链支撑。

特斯拉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中控、内饰、其他构件、外饰等。一共有130多个供应商替特斯拉供货,而中国企业占据一半。

苹果10年前开始造车,烧了2500亿,结果不玩了,因为归根结底是美国供应链无法支撑苹果对汽车的高品质与成本控制、关键零部件供应等方面的要求。
要造电动汽车,不可能在沙滩上造,要有一系列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布局与工厂的布局。欧洲的汽车产业链,大多数是油车产业链架构,没有电动车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因此,你光有技术,没有产业链支撑,没有上下游原材料带来的成本优势,依然是难以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电动汽车不同于油车,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电池技术,锂电池这一块,中国是全球锂电池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中国电池技术在材料、单体电芯制作工艺技术、电池成组制作技术等方面领先欧美,全球 75% 以上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不仅仅是锂电池,甚至全球有 67% 的锂业加工是在中国完成的。

这就如芯片制造,不仅需要先进制程代工技术,也需要光刻机等关键设备,光刻机需要功率高且稳定极紫外线光源以及高精度的反射镜面,芯片上用的复合材料,光刻胶,高纯度化学品等高精密零件,涉及到各种高精尖的物理、光学、力学、材料学等等,以及各种高端的供应链。
此外电动车还涉及软硬件一体化层面的能力。日系、德系、韩系等等汽车,和国产汽车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方面的能力,差距正在拉开,奥迪、丰田、日产等车企都开始与华为合作,搭载华为高阶智驾解决方案。

国内的鸿蒙车机、澎湃车机,还有各大新势力们自研的车机,和德系、美系、日系等的车机相比,其中的差距背后,不是它们不想做,而是整个欧洲整体错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智能化领域严重缺乏产业和人才积累。
早在2024年7月,福特CEO在一次直播中解释,为什么传统车企无法做好新能源汽车:
“我们(传统车企)做电动汽车,会把汽车所有的控制模块外包给150个供应商,包括车身控制软件、引擎软件、车窗控制软件等等。福特本身也不太懂软件,若需要修改和迭代,还得找不同的供应商配合,传统车企这种将上百家松散的供应商联合起来做出来的软件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福特也希望能自己来完成这些软件工作,但福特从没写过软件,所以这事行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如果还不跟进中国新能源车,那么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错失的不仅是中国市场,而是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市场将会失守。现在欧盟试图想要以市场换技术,本质是终于清醒过来了,如果还不想办法让中国车企来本土建厂,打造电动车供应链,可能以后就晚了。
因此,现在的形势逆转了,欧洲从过去看不上,到现在想高攀,这其中的转变,其实是源于在中国市场被打的节节败退,终于清醒过来了,如果还不放下傲慢,继续贬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未来的差距可能越来越大。只不过,技术不是强迫得来的,更多需要努力自主研发,也要有足够的诚意与中国车企合作,实现彼此利益上的共赢,只有双赢局面与彼此的诚意与尊重,才能实现彼此更好的发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