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三菱宣布重组,退出中国市场
近日,广汽集团发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其合资品牌广汽三菱计划进行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并终止中国本土化生产,意味着该品牌将退出中国市场,以进口方式销售车辆。这一决定不仅对广汽三菱的经营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复杂性和激烈竞争。
据广汽集团的公告和三菱汽车公司的通知,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同时,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将由广汽集团与三菱汽车、三菱商事共同持股,持续为车主提供高品质备件和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这一重组避免了广汽三菱解散清算的风险,也为广汽集团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来发展自主和新能源事业。

但是,对于广汽三菱的老车主和喜爱该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一个合资品牌的退出会对售后服务和车辆保值率等方面产生影响。而且,这也意味着广汽三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已经画上了句号。
销量持续下滑,产品竞争力不足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品牌之一,三菱在国内市场已经存在了50年。早在1970年代,三菱就开始向中国出口轿车、卡车、客车等产品。1983年,北京吉普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合资轿车企业,其生产的北京吉普就是基于三菱帕杰罗改进而来。1993年,东南汽车成立,与三菱合作生产富利卡、伽利群岛、翼神等车型。2005年,北京吉普与东南汽车合并成立北京奔驰-东南(BBDC),继续与三菱合作。

2012年,广汽集团与三菱汽车、三菱商事以50:30:20的股比共同投资设立了广汽三菱。
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上曾经有过不少使用三菱技术或平台的车型。其中最为成功的要数欧蓝德。欧蓝德作为一款配备四驱系统的七座SUV,在整个20万级的合资SUV市场几乎难有对手。它拥有优秀的动力性能、空间表现、安全配置和油耗水平,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2018年是欧蓝德在中国市场最辉煌的一年,全年销量达到了10.4万辆。
然而,在欧蓝德之外,广汽三菱并没有其他能够撑起大局的产品。其在售车型仅有欧蓝德、新劲炫、奕歌和进口车L200这四款,产品线不完善始终就成了限制其发展的最大弊端。

尤其是在新能源市场,广汽三菱仅有一款新能源车型阿图柯,且价格较高,销量表现不佳。失去了在新能源市场的份额,广汽三菱的增量回暖前景渺茫。
自2019年起,广汽三菱销量不断下滑,尤其是2021年和2022年的销量骤降。数据显示,2020年广汽三菱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为7.5万台,2021年6.6万台,2022年3.36万台。今年上半年,广汽三菱仅售出1.2万辆车。而且,从今年4月份开始,广汽集团就不再单独公布广汽三菱的销量数据了,它将广汽三菱的销量数据放在日野、合创等一起归类为“其他”类别。
这种断崖式的销量下滑趋势显然是一个品牌无法接受的,也是导致重组决定的直接原因。

该品牌的产品竞争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无法适应市场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广汽三菱选择了退出中国市场。
面临售后和保值率问题
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对其老车主和喜爱该品牌的消费者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一个合资品牌的退出会对售后服务和车辆保值率等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是售后服务问题。虽然广汽集团表示,重组后将继续为车主提供高品质备件和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并承诺维持5年10万公里超长质保,但实际上,随着品牌退出和产能停止,备件供应和维修技术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出现大修或更换零件等情况,车主可能会遇到等待时间长、价格高、质量不保障等问题。

而且,如果车主想要更换其他品牌的车辆,也可能会遇到二手车交易难度大、价格低等问题。
其次是保值率问题。一般来说,一个品牌或车型退出市场后,其保值率会受到影响。因为市场需求减少,供需关系失衡,导致价格下跌。而且,在新能源市场发展迅猛的背景下,燃油车本身就面临着保值率下降的压力。据统计,2018年欧蓝德的平均保值率为60.8%,2019年为54.5%,2020年为48.3%,2021年为42.9%,2022年为37.8%。可以看出,在过去五年中,欧蓝德的保值率下降了近23个百分点。而随着广汽三菱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传出后,欧蓝德的保值率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未能适应市场变化,边缘化趋势明显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品牌之一,三菱在国内市场已经存在了50年。但并未能成功抓住市场机遇,反而日渐边缘化。销量下滑和产品竞争力不足使其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Message has links.
一是产品更新速度慢,缺乏创新。三菱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线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欧蓝德之外,其他车型都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而且,欧蓝德也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其外观、内饰、配置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改进,与其他合资品牌相比显得落后。三菱在中国市场缺乏创新力和吸引力,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智能化、高品质的需求。
二是品牌形象受损,信任度下降。
三菱在过去几年里曾经爆出过多起丑闻和负面事件,如2016年的油耗造假事件,2019年的财务造假事件,2020年的高管被捕事件等。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三菱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和信任度,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产生了怀疑和不满。
三是战略调整不及时,错失机会。三菱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一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错失了许多发展机会。例如,在新能源市场上,三菱并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来开发和推广新能源车型,而是依赖于传统的燃油车型。而在全球范围内,三菱也没有与其他汽车巨头进行有效的合作和联盟,而是选择了与日产和雷诺组成三菱-日产-雷诺联盟。但这一联盟并没有给三菱带来太多的好处,反而让其陷入了更多的困境。

新能源市场发展迅猛,广汽三菱未能跟上
在中国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250万辆,同比增长了10.9%;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20万辆,同比增长了111.5%。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以上。
在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市场中,广汽三菱却未能跟上节奏。其仅有一款新能源车型阿图柯,在价格、续航、性能等方面都不具备竞争优势。2021年阿图柯仅售出了0.8万辆,2022年上半年仅售出了0.2万辆。相比之下,其他合资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都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