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造车,掉头了?当8月15日晚间,百度悄然删掉了其在两年前发布的造车宣言时,不少人心头都浮现出这一疑问。
在删除宣言的前一天晚上,新一批工信部汽车新产品公示中则出现了“换名”为极越01的集度ROBO-01,也就是说百度造车的品牌名从“集度”变成了“极越”。当天,吉利控股集团也发布公告称,正式推出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
这意味着,百度与吉利合作造车的项目,从百度主导变成了吉利主导。这一点可以直接从股权结构上察觉端倪。

企查查显示,今年8月,吉利和百度合资注册了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越汽车”),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吉利和百度分别持股65%和35%。反观集度汽车,其主体运营公司是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
而关于百度、吉利、集度、极越四家公司的关系,实际上被划分得非常清楚。百度是AI能力母体,吉利是SEA浩瀚架构母体,双方输入能力给集度融合一体,输出给极越,而极越则作为吉利汽车的旗下品牌,最终贯彻到产品上负责生产制造经营——当然,此前这一功能是由集度实现的。

此次变更背后有很多问题。为什么在以“集度汽车”的名字宣传了三十个月之后,“集度”改名换姓变成了“极越”?百度因资质问题的退让,是否将影响战略层的决策?百度要做下一个华为吗?这些问题都有待厘清。
梦碎黎明前
时间回到2021年1月11日,百度官宣造车,表示将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此后,百度CEO李彦宏也为其频频站台,多次出现在百度汽车机器人等产品、战略发布会上。

犹记那时意气风发,百度走了一条与还未完全不一样的路。如今却撤退在了黎明之前,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造车资质的问题。工信部2022年初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显示,新能源汽车代工模式下的委托方与受托方均需要具备生产资质才能代工生产,也就是“双资质”代工。
也就是说,如果百度旗下的集度造车,找吉利代工,集度自己也需要有生产资质。如果没有,则吉利无法代工。而吉利本身有造车资质,旗下品牌自己就可以生产制造汽车。4月份的上海车展就传出消息,称集度因为造车资质问题未能参与车展。
目前新的造车资质很难申请下来,如果无法合理合法解决资质问题,企业就会面临什么都有了就是无法生存的尴尬局面。比如自游家汽车,产品都已经生产出来,但产品就是不能上市。
百度的航向
对于此次资质变更,有不少媒体分析称,百度删除造车宣言后很有可能转换在汽车市场的角色,从合作建立整车厂直接造车,变成汽车智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就像第二个华为。毕竟,百度能提供给集度的,也大多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方面的AI技术能力,产品层面来说和华为差别并不大。
但是,也有很多人还是认为百度很可能不会成为第二个华为。原因很简单,一是华为的前车之鉴正在被热议,汽车业务是华为目前唯一亏损的业务,而且财报显示,华为车BU投入巨大但却进展缓慢,今年上半年增长几乎停滞;二是以百度的口径,集度只会支持极越这一个品牌。
虽然不清楚百度后续是否会如同华为一样,彻底开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生态,以智能汽车生态提供商的身份在汽车行业中搅动风云。但可以肯定的是,本次极越品牌的问世以及双方股权腾挪之术的施展,都给了百度更多的选择,让百度可以有时间好好思索到底要做汽车界的华为第二,还是坚守造车之约。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局限在百度汽车业务的领域分析百度造车的事儿,很少有人真正从百度自身来分析。
事实上,前两年百度汽车还可以说是李彦宏的心头好,但这两年汽车业务已经悄然让位给了AI业务。全球视野来看,很难说是特斯拉更火还是Chat GPT更火,汽车与AI不分胜负。但对百度来说,国内汽车已有无数入局者,更何况还有造车资质的诸多限制,而在AI大模型领域,文心一言却是国内领头羊。选择将精力放在AI大模型开发上,是百度合理的选择。
正如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6月26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所说:“新的国际竞争战略关键点,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少个大模型,而是你的大模型上有多少原生的AI应用,这些个应用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言语间显然将大模型视作未来发展方向。

当然,大模型开发也不影响汽车业务,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都需要诸多与AI相关的技术支持。但是,这两者都需要极大地耗费心力,显然无法同时成为百度的重心。在华为的前车之鉴、越来越卷的汽车市场面前,百度不再聚精会神造车,而是退而成为吉利旗下极越汽车的智能方案供应商,奔赴AI大模型似乎才是合理的做法。
不过,这都是外界的揣度而已。我们同样也可以观察到AI大模型中隐藏着的泡沫,以及智能汽车未来实打实的发展前景。在每一个发展机遇面前,企业领军者都需要做出资源是否倾斜的判断。
李彦宏会选择哪一条路?还是会选择既要鱼也要熊掌,既要造车,也要AI大模型;或是既要做汽车界的华为,也要造出中国的Chat GPT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