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转变成大佬是什么体验?在影视圈,我们看到了太多草根逆袭的案例。一次不经意地演出,一个不起眼的配角都有可能成为草根演员逆袭的机会。在汽车圈也是一样,这期内容,我想和小伙伴们聊聊五菱这个品牌,看看它是怎么从草根逆袭合资品牌大佬的。
梦开始的地方

一开始,五菱其实不叫五菱。五菱的前身是柳州动力机械厂,它成立于1958年。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工人们靠着坚定的信念让工厂保持运转。当时柳州动力机械厂生产的产品是一款名为丰收牌的拖拉机,直到70年代,柳州动力机械厂的拖拉机年产量可达5000台,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惊艳了。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柳州动力机械厂决定放弃拖拉机的生产。他们打算转型生产多功能缝纫机,并着手研制微型汽车。就因为做出了研制微型车的决定,才有了后来纯手工打造的微型货车LZ110。直到1985年,柳州动力机械厂共计生产汽车4224台,厂家人员也抓住这个契机,将柳州动力机械厂改为柳州微型车厂。

再后来就是五菱标识的横空登场。本来五菱微型车logo打算用自家缝纫机W的徽标样式,但当时一位大学生认为,五菱的logo应该由五个菱形组成W形状并寓意腾飞。当时五菱的领导小组也非常认可这个方案,最终采用了这个创意。可以这么说,在用户共创这个方面,五菱算很早就埋下了种子。
拿下微车市场话语权
微型车越生产越多,五菱也想着怎么升级自家的产品。所以,他们找到了日本的大发汽车。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LZW6370A横空出世。1.3L自然吸气发动机,54千瓦功率,加上大空间以及可以调整座椅角度的功能,基本可以称得上那个时代的微车样板了。

时间来到2000年,这个时候的微车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五菱也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的压力。这个时候,五菱选择创办技术中心并开始向海外市场进军。再到后来就是与通用汽车、上汽集团的合资谈判,最后成立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

纵观五菱的发展史,你会发现它一直处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它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微车市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你也能感受到五菱一直保持着一种“危机感”,只要市场的态势出现转变,五菱就会选择转型或者寻求外界的合作。
打开品牌新天地
时间再往后挪,你会发现五菱家族里最重要的车出现了——五菱之光(图片|配置|询价)。虽然这台车的价格很低,排量依然很低,但超低的价格与巨大的载物空间和超大的保有量让五菱坐稳了微车市场的头把交椅。福布斯杂志甚至把这台车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
在成立合资公司后,可以明显感觉到五菱的步伐加快了,在多方的技术支持下,五菱甚至开始生产乐驰这种微型轿车。B系列发动机的登场也进一步稳固五菱微车大佬的地位。所以,到后面有了五菱荣光,还有大名鼎鼎的五菱宏光。在巅峰时期,五菱宏光的月销量可以达8万台,实属惊人。
而在电动化时代,五菱也选择积极拥抱EV圈,开发出五菱宏光MINIEV以及五菱缤果这种脍炙人口的产品。从价格或者从技术的层面出发,这两款车都没法和那些市场的网红选手相提并论,但亲民的价格使得它成为很多消费者的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车。
写在最后
翻看五菱的发家史,你会发现这就是一部血泪史,这里面夹杂了很多心酸与痛苦,这也是很多自主品牌的缩影,而令人欣喜的是,在面对一次次危机时,五菱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掏空了心思寻求转变,这也是五菱直到现在还活得很好的秘诀。在风云变幻的市场格局中,我们也期待五菱能为大家带来更多有市场辨识度的产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