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叫小阳,是一名汽车维修知识传播者。
又到一年一度端午节,每逢这个时候都会遇到一些降雨,甚至能到达到暴雨天气。
那么问题来了,在暴雨天气情况汽车会遭到雷击吗?尤其是现在的电动新能源汽车?

第一点,雷击大多是在户外
根据我国气象科学院统计,遭受到雷击比例最高是农田32%,其次是建筑物23%,再者是开阔地面13%,最后是水域附近。
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户外。
而上面说的几个地方,对于我们开车一族大多是在开阔地面,其概率只有13%。
但是这个概率还是很高,2023年全国共有车辆大约是4.2亿,按照这个数字被雷击的车辆就高达0.5亿辆,这显然是不合理。
我们继续往下分析。

第二点,概率相当于中二等奖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统计,美国人一年中被雷电击中的概率仅为40万分之一,被雷击致死的概率是70万分之一。
如果一个人活到80岁,一生中被雷电击中一次的概率是1/5000。
而在我国2010年全国发生雷电灾害19982起,折合下来,中国人遭雷击的概率约为180万分之一。
这个概率相当于彩票中二等奖的概率。
但是要知道我们开车人是坐到汽车里面的,雷要想击到人还需要穿过汽车这层保护。

第三点,汽车轮胎能够绝缘不靠谱
1896年发生了一件事,一名叫Walter Scott的外国人在下雨天骑自行,不幸遭到雷击。
事故发生之后,Walter Scott骑的这辆自行车完好无损,而Walter Scott本人则没有这么幸运了,直接命丧黄泉。
有人猜测自动车之所以完好无损是因为轮胎是橡胶能够起到绝缘作用。
同样汽车也有轮胎也是橡胶,能够在下雨防止被雷击,是轮胎绝缘的效果。
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
先不说雨天穿着雨鞋会不会被雷击,就说飞机在起飞之后轮胎是要收回飞机内部,怎么防止被雷击?
难道每次下雨飞机就不要飞了?必须等到天晴,这不是开玩笑吗?
并且闪电平均携带了大约30,000安培的电荷,高达1亿伏特的电压和50,000华氏度的温度。
这么高强度的电压和温度显然不是普通的汽车轮胎能够禁受的住。

第四点,“法拉第牢笼”的出现
既然汽车轮胎不能绝缘,那么汽车靠的是什么防止被雷击?
1836年,法拉第发现带电导体上的过剩电荷只存在于其表面上,并且不会对封闭在其内部的任何物体产生影响。
于是“法拉第牢笼”这个名词就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简单点说,就是你收到外卖,要想吃到里面的食物,就需要包装盒打开。汽车的外壳就相当于包装盒,牢牢地把人保护里面防止被雷击。
利用“法拉第牢笼”这种现象,我国还在1956年,我国电力行业标准规定:金属结构屋顶的直击雷保护,将金属屋顶接地即可,无须再安装避雷针(屋顶上有其他设备时的避雷针保护除外)。
可以说法拉第牢笼的出现,杜绝汽车被雷击后人员的伤亡。
电动新能源汽车自然也在其中。
但是法拉第牢笼也并非万能之策,假如汽车在被雷击之后,温度会很高,车内的电子设备也容易损坏,尽量不在待在车里面。

写在最后:
汽车自从1886年诞生,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安全带、前挡风玻璃都没有,到现在基本可以智能化。
可以说汽车都各项安全在大大的提高。
同样在面对暴雨天气防止被雷击,已经不再是人们需要担心的。
正所谓,天塌下来,还有高个顶着;雷击下来,还有车外壳保护。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觉得有用,记得关注标星,只有关注标星才能第一时间看到小阳的分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