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为什么依托于华为的汽车,越卖越惨?

    知车知底头像知车知底头像
    知车知底2023-05-06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曾经说过的这么一句话:上汽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否则它就成了灵魂,上汽就成了躯体。

    虽然,上汽的智己和飞凡目前都还没在智能化方面一展身手,但两个品牌的发展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算是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着。反观,那些只剩躯体而没有了灵魂的品牌,即便经历过一段高光的时刻,如今也已是越卖越惨。

    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北汽蓝谷产量为454辆,销量为4768辆。需要知道的是,4768辆包含的是北汽极狐和北汽新能源两个品牌的销量,低迷之态,显而易见;此外,差距悬殊的产量和销量,不禁又让人产生一丝的质疑:北汽蓝谷售卖的车辆中,究竟有多少库存车?

    另一份数据显示,4月份,赛力斯产量为15338辆,销量为14731辆,其中,AITO问界品牌的产量为1236辆,销量为2953辆。相比北汽极狐,AITO问界曾经有过一段的辉煌,但时至今日,尤其是今年以来,这个品牌的表现愈显疲态。

    作为比较早依托于华为的两个品牌,北汽极狐和AITO问界如今有着相近的销量,也有着相近的低迷的状态,由此不由得让人发问:为什么依托于华为的汽车,越卖越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被停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王军和余承东均负责华为汽车业务,但两人走的是不同的路线,王军被停职,也意味着余承东执掌全部的汽车业务,更意味着他此前所走的智选车路线更具前景。

    然而,在这个人事变动后不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亲自签署了汽车业务决策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这无疑给余承东泼了一头冷水。

    既然华为不造车,也不希望将更多的华为元素放在车子的身上,那还有什么提供于车企,帮助车企造好车呢?

    事实上,华为此前和车企联手造车,为大家所关注的,是华为的智能化系统,故而,一开始的时候,HI模式可谓是受到万众的期待。然而,因为种种的因素,有传闻北汽和华为闹不和,所以HI模式推进缓慢,北汽极狐的新车迟迟未能搭载华为高阶的辅助驾驶系统。

    而在彼时,北汽极狐低迷,AITO问界却是越卖越火,但AITO问界却不以智能化作为主打的优势,却是浑身上下若有似无地加上华为的元素。

    十分矛盾的是,华为想帮车企造好车,用上好的智能化系统,但走HI模式的王军被停职;余承东所负责的智选车业务越做越大,AITO问界也越卖越好,但在高光的时刻,华为给余承东泼冷水。

    所以,为什么依托于华为的汽车越卖越差呢?我认为,本质上,华为是不具备造车的能力的,智能化系统在现阶段也没法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一大因素,造与不造、进或者退的理念实在让人凌乱。不得不说,华为或多或少再消耗着消费者的情感,真正比拼实力时,基本没多少人愿意为之掏钱,用这个钱,倒不如选更在实在好用的理想汽车,或者选比亚迪,不是更香吗?

    次阅读
    20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20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