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手机开始装上摄像头时候,国外关于私隐等争论一直没有停下过。现在再看手机摄影头问题,已经成为自然。
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如同当年的手机摄影头,一开始大家对它的作用和私隐性都抱有怀疑,但它必然成为趋势。而这一次,是欧洲走在国内之前。

欧盟2022年7月起实施的EU-GSR(《通用安全法规》)已经开始推荐车辆配备DMS,另外欧盟已经决定自2024年起,对于新注册的车型将在GSR系统认证要求中增加驾驶员及车辆监控的规范。最终将于2026年强制所有车辆配备该安全技术。
这些规定除了检测驾驶员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功能外,还有对车内儿童乘员安全监管的作用——例如父母忘记后座有孩子,座舱传感器技术会通过雷达传感器和存储的物体分类算法检测出来,随即发出警报。

中国则将在2023年5月开始实施《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将DMS纳入推荐标准。预计,中国的强制标准将于2027年实施驾乘监测系统。

因为分心驾驶仍然是引发全球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摄像头的功能从以前单一疲劳提醒,到慢慢将人的状态融入ADAS的算法之中。
所以我们要做的除了适应它,还要把DMS做得越来越好,不仅真正起到驾驶安全作用,还要让它隐藏起来,不要去干扰人类的驾驶。
但现在实现车内感知的摄像头或雷达,一般是安装在A柱、仪表盘上方,或者是车内后视镜附近,部分驾驶者会觉得正对着摄像头会不适。
既然我们离不开摄像头,那么就应该把摄像头设计得让人舒服一些。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就发布一种将摄像头与电子设备完全集成到车内后视镜的系统性解决方案。而且这个方案已经得到一家德国豪华品牌大量采购,相信就是BBA其中一家。
这套系统包括麦格纳的高分辨率摄像头、红外发射器与电子控制单元,完全封装到车内后视镜之中。特别之处是,它的摄像头隐藏在后视镜玻璃之后,屏下摄像头也让外视镜看起来和现在没区别。

麦格纳拥有无边框内镜的专利,将DMS藏于镜片下,最大化地维持了内镜外形的美观。在小小的内镜中,同时集成了Auto Dimming自动防眩光镜片、IR红外滤光片、对应宽域,窄域的IR补光灯、高度集成化的ECU、热管理系统和一颗500万像素的广角高清摄像头。
在后视镜中集成DMS的方法,你想不到的另一个原因是——降低成本。

因为不需要在内饰上开孔安装摄像头,也不需要为摄像头单独安排线束,对整车组装很友好。麦格纳的DMS甚至支持即插即用——只需接插一条线束,就可立即使用。
这种通过优化了车辆产线组装时间,达到成本精简的效果的部件,说不定擅长降成本的特斯拉早已经看上了。如果下一款特斯拉新车装备这种后视镜DMS,我一点都不奇怪。
当然,新型的DMS除了好看,它的功能更强大才是重要的。
例如麦格纳这套DMS设备能够监测驾驶员的头部、眼睛与身体的动作,有助于监测驾驶员是否存在分心行为、瞌睡状态和疲劳状态。

另外该套系统还具备车内监测功能,不仅可以监测驾驶员,还可以监测车内其他乘员的行为与状态。其实现在北美许多MPV和SUV车型上,都装有用于监测后排小朋友的广角光学后视镜,而未来摄像头将替代这个功能。
另一家世界排名第四的零部件厂商,德国大陆集团的发布的DMS也是很强大。这套系统有别于现在只靠摄像头或雷达单一感知的方式,大陆集团座舱传感器将摄像头数据与雷达传感器和智能算法相结合。

不仅能对驾驶者,而是能全面对车辆内部实时物体监测,而且还为未来自动驾驶及无人驾驶提供技术支持。
例如它能可靠地检测车辆中的活体对象,不论是成人、儿童还是动物。而根据摄像头的图像信息,系统还可以检测到静态的遗留的行李,向行李主人的手机发送通知,这项功能在未来租车市场会很受欢迎。

另外就是大陆巧妙地将摄像头直接集成到显示器中,就像手机“屏下摄像头”一样。这项技术非常复杂,它要把光学和传感器最小化到约10毫米,然后精确且完整地集成入显示屏,以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

未来的DMS还能检测车内人员的健康参数,如脉搏、呼吸频率和体温。例如本田已经在研发这类技术,引入未来的自动驾驶车型中。
所以,DMS的普及已经势在必行,很难拒绝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