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发展目标。
却又是在蓬勃发展的宏观市场中,一些造车新势力车企的发展却江河日下,甚至逐步走向了市场的边缘。以此推出的《新造车实录》系列,客观记录造车新势力车企的浮沉。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这句话是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于2023年1月12日在微博上分享的一条视频片段中唯一的台词内容。此时,距离威马被曝出欠薪、降薪、亏损已有一段时间,即便各大媒体已经通过与沈晖进行“深度对话”的形式来扭转威马的公关形象,但是该条微博评论区的一条回复仍言辞锋利地指向:沈总的意思是威马员工要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2月25日,网友“李如花同学”微博发文讲述了被威马汽车“停薪留职”的过程。两天后,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微博并回复称:“我这里还缺人,可以考虑一下”。
而就在几个月前,历时四年之久的吉利控股集团诉威马汽车“侵害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结果公布。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显示,威马汽车一审败诉需赔偿吉利700万元,其中包括经济损失500万元和为制止侵权的各项花费200万元。此外,威马要停止使用用于EX5车型上的5个汽车零部件图纸。
虽然判决尚未生效,目前不涉及执行且威马又提起了上诉,但在四年的纠葛中,亟需发展的威马显然对此案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从相关报道中看到,“威马曾在招股书中称,根据法律顾问的意见及吉利此前的索赔金额,威马汽车已经在2021年底的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中预留了6120万元的预算。这笔钱一方面用来应对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纠纷,另一方面用于 2022 年底到 2023 年中期完成对涉及纠纷的技术方案或者专利的更换或淘汰”。
透过这份招股书,看到了威马的这几年。

2015年,威马汽车成立。创始人沈晖曾任吉利集团担任集团副总裁,带领团队完成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最大海外并购“吉利收购沃尔沃”,并负责重组沃尔沃全球的治理架构。后又担任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董事长。
除沈晖外,威马创业团队中其他高管也均有在吉利履任的经历。CFO张然曾任职吉利集团CFO;联合创始人林立刚,曾是吉利收购沃尔沃谈判成员,熟稔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资本运作;威马汽车合伙人兼首席运营官徐焕新,曾在沃尔沃主导过新能源技术。
不难发现,作为当初和蔚来、理想、小鹏并称为“新造车四小龙”的威马,相较其余三者更具造车基因。也正是创业高管团队均出身传统主机厂的经历,决定了威马将发展初期的重心放在“自建工厂”而非“代工生产”上,起步即是重资产投入。
有报道显示,自2016年8月起,威马汽车在总部上海以外的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建设了两座生产基地,总计产能达到25万辆,前者10万辆,后者15万辆,建设生产基地的总投资规模预计在百亿左右。
2018年3月28日,威马温州生产基地历经16个月的建设,成功落实生产资质,生产线全面贯通,成为造车新势力当中当中首个完工投产的自建工厂。2020年1月8日,威马黄冈智能制造基地正式投产。

虽然从近期的报道中看到关于威马温州和黄冈生产基地已经停产的消息,但当时自建工厂的动作配合“128战略”(围绕1个核心架构,延伸出“STD”和“PL”2个整车平台,8款产品),威马造车的“长期主义”精神迅速得到资本市场认可。此外,辅以威马EX5成为2019年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最高车型、新造车最早一批加入Apollo计划与百度联运等事实,威马逐渐展现出了强大的资本号召力。
2020年9月22日,威马汽车宣布完成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成为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领投方为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和上汽集团,百度跟投,芯鑫、紫光、红塔集团、雅居乐等企业参投,湖北、安徽、苏州、湖南、国投以及广州等地方产业基金尽数参投,就连港资李嘉诚家族旗下的电讯盈科也参投了威马汽车。
有报道统计,截至目前,威马汽车已经累计完成了1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41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目前所有造车新势力中,IPO前融资的最高金额。而在近期的一篇《财经》杂志对沈晖的专访中看到,沈晖回应融资金额:“我们从来没融到过400亿,我们的股权融资大概在180亿,债权融资大概在50亿,共计230亿。” ——不过要知道的是,“蔚小理”上市前融资额均未超过200亿元。

在资金、生产、创业环境等方面均具备先发优势的威马,却又在一步步的融资中淡出了市场竞争。从市场表现角度观察,2020年,威马以2.25万辆的销量数据在造车新势力榜中排第四;2021年,威马以4.42万辆的数据下滑至第五;2022年,威马累计销量不足3万,排行榜上难觅踪迹。
从盈利情况角度观察,按照威马刚开始的预期,是希望通过提升销量来摊薄前期投入成本。然而,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汽车总收入分别为17.62亿元、26.72亿元和47.43亿元;亏损额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收入增长的同时,亏损也在持续扩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自建工厂为威马打下制造基础的同时,也成为了威马的资金包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威马前期攻坚市场过度依赖B端,没有及时打开更为广阔的C端用户市场,制约了销路。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分别占年度总收入的40.6%、37.2%、43.4%。其中,2021年,威马80%的销量由EX5和E.5贡献。前者是大客户订单车型,后者是出行市场车型。
2022年,等到威马将其针对B端网约车市场开发的首款量产轿车产品威马E.5进行换代,并希望通过换代,在既有网约车模式基础上面向个人用户大规模发售之时,已经晚了。
这同样反映出了威马对于新造车运营模式的不敏感。除了自建工厂保障生产这个效仿传统车企的举动还算可圈可点,渠道拓展方面,威马仍然采用的是经销商模式而非直营,一定程度上没有对服务质量和线上线下的一致性起保障;在营销上,威马的互联网基因不足,与消费喜好的契合度较低。甚至,笔者曾与威马某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交流时,对方也谈到了“沈总的互联网人设不好打造”。
此外,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威马汽车研发支出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 9.81亿元,分别占比同期总收入的50.7%、37.1%和20.7%,研发投入比重逐年缩小。显然,将大量资金转化为固定资产的威马,在资金受限的情况下,又违背了制造的底层逻辑。
上述都是明面上的原因,威马暗面上的原因似乎更多。但在今年2月17日,威马官方已经针对坊间关于“威马汽车财务部门擅自立项”、“企业靠黄牛刷单的千万级项目”、“公司管理层为自己项目开绿灯”三项传言做出了澄清。并在声明中说,相关信息“对公司品牌、声誉及企业管理层个人名誉造成严重影响”,公司已经发出律师函。
在中新经纬2月22日的报道中注意到,针对“威马将实施全员停薪留职”的传言,威马公关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员停薪表述不准,目前确实存在部分员工停薪留职的现象。

2月24日,一份疑似的威马内部信在网络上流传。威马在这封信中称,在与多地政府主管部门和多家供应商进行良好沟通后,也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公司即将进入逐步复工复产阶段。同时,威马安抚员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希望大家能以大局为重。待公司经营状况好转时,一定会回报大家困难时期的付出,把大家的损失补回来。”
但是,总有些补不回来的。
2019年,威马汽车更换了电池供应商,除原来的宁德时代外开始导入浙江谷神、中兴高能等。后面连续发生的几次自燃事件,不但将威马带入舆论漩涡,还让新进供应商蒙受损失,关联方中兴高能之后被申请破产重整。
有报道称,2020年,担任威马CTO的闫枫和侯海靖爆发了激烈的争执,因双方各自的团队都做了一个版本的车机,都想在即将推出的EX5 Z上用自己的系统。因侯海靖在威马的强势地位,最终EX5 Z推向市场后,消费者惊奇地发现,低配跟高配车型居然分别采用了两个版本的车机系统。
2021年,威马汽车与百度Apollo联手推出的威马W6仅支持部分特定场景下的无人自主泊车,并不涉及公开道路行驶。同期,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已经在“蔚小理”上得以自研应用。
2022年,根据多个威马车主反映,威马将威马EX5的车主哄骗到4S店做车辆检查,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的OTA(远程升级技术)更新,对车主的车辆进行锁电,使得车辆续航里程缩减。

威马就这么跌跌撞撞地来到了2023年。年初,港股上市公司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20.23亿美元100%收购威马汽车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
该收购将以配发股份方式进行结算,APOLLO出行将以每股0.55港元配发,向威马汽车发行288.24亿股。由于此前威马汽车已经持有APOLLO出行23.67%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威马汽车将持有311亿股APOLLO出行股份,占比达到68.26%。换言之,顺利的话,威马汽车将以反向收购上市的方式实现上市挂牌。
借Apollo出行的“壳”,威马要在资本市场发行股份融资。按照Apollo出行公告,拟额外向不少于6名对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净额约为35.26亿港元。这其中有大约7亿港元会用来给威马还债。
当然,这一切建立在三个前提下:威马既要找到投资人,也要通过2022年财报的尽职调查,Apollo出行作为新上市申请人又通过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的批准。
威马当时将品牌LOGO定为五个支柱的时候,对每一根支柱分别寄予了深意,包括云服务、平台、人、汽车和多渠道,这些本该是企业立身之本的关键,如今已经看不到太多的延展性,反倒更像是“三长两短”。
任你紫袍金带客,也须下马问前程。威马要如何“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无从得知。只不过,沈总只截取了《芙蓉镇》一个小片段,里面还有一句话说的挺好:这世道,你不踩我,我不踩你,就活不下去啊。
就现在这个局面,哪还有什么机会踩别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