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人机交互与无人驾驶

    汽车人变不了形头像汽车人变不了形头像
    汽车人变不了形2022-06-14

    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丰富了无人驾驶的功能,也推动了无人驾驶商业化的进程。部分车企巨头已经纷纷完成了无人驾驶的路测,从无人驾驶理念的提出到发展至今的智能网联化趋势,无人驾驶本质上都是解决人的出行需求。

    随着在 ADAS和5G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无人驾驶在车辆安全驾驶的技术上有很大进展。但目前在人机交互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在情绪检测、自适应人机交互、眼球追踪、语境语音等方面提升汽车智能化、差异化的能力。人机交互是无人驾驶市场化的关键,良好的人机系统有助于推动无人驾驶商用的进程。


    对于驾乘人员来说,需要在语音识别和手势控制两种交互技术上下功夫。

    对于车外行人来说,车与人的交互方式是以信息反馈为目标进行研究。

    驾乘人员与车的交互方式

    语音交互

    语音交互最基本的目的是辅助行车安全,在安全性保障的基础上被用于提升车内的体验乐趣。语音交互将逐渐成为车联网交互方式的主流,成为无人驾驶领域最直接的人机交互方式。

    不过语音交互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其实并不是很成熟,在众多交互的问题中,语音交互故障率高达 23%。语音交互主要为现阶段语音命令主要以固定的搭配为主,可以接收的命令有限,而且受到地方口音与专有名词以及特殊语义的限制,大大降低了语音系统的识别性。并且在正确区分驾驶员的命令、乘客之间的交流也很关键。

    在无人驾驶车辆中,驾驶员对安全行驶的注意力会减弱,更多精力会投入到其它事情当中,对车内交互深度与智能度要求会更高,全自然的语音交流将成为用户真正渴望的交互方式,未来的语音交互不单单是命令式交互,更多的是场景化的应用。


    手势交互

    正确理解人类的手势语言,同样是汽车领域人机交互的研究热点。相比较语音控制和触摸屏,手势交互的技术门槛更高更复杂。手势交互应用仅存在功能单一,识别准确率低,识别速度慢的问题。

    未来手势交互除了要解决上述的难点,手势的设计也需要符合人的习惯和尽可能简单。同时也应考虑不同人群的文化、习惯对手势交互进行相应的定制。

    行人与车的交互方式

    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感往往来自与驾驶员的眼神交流或挥手动作,人为驾驶时,很容易实现与车外行人的交流,而当路面上无人驾驶的比例上升时,驾驶员与行人的交流就显得尤为困难。无人驾驶阶段,驾驶员对路面的注意力不那么高,那么为保障行人安全感,驾驶员与行人的交互转化为车与行人的交互是一种必然趋势。

    无人驾驶汽车与行人的交互现在处于概念性的研发阶段,并没有实际地应用,对此方面进行研究的公司也比较少。现阶段主要的交互以视觉交互和听觉交互为主。视觉交互除了要考虑各情况下展示的信息内容外,还应考虑车速对行人视觉的影响。听觉交互除了考虑发出的信息内容外,声音的大小以及不同道路环境的干扰也是要研究的方向。

    未来无人驾驶或许会出现更先进的与行人交互方式,但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交互方式,汽车所发出的信息要保证能为行人所识别及理解。车与行人自然地交互是未来无人驾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无人驾驶不应只考虑驾驶员的需求,对道路上所有人员包括行人、交警临时指挥等突发状况也应该顾全。


    由于汽车本身生产的周期性长,目前部分无人驾驶与人交互的实现仍处于概念阶段。从交互的角度来说,人与车最自然的交互方式是没有交互,纵观目前市场的发展,现阶段的人机交互距离自然的交互还有很大的差别。目前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是人下达命令,由机器去执行,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命令是不能有失误,否则就无法实现正确的操作,这对于人的安全和体验有一定的隐患。

    未来的人机交互应该是以情景识别为主,即机器通过环境来预知人的需求,汽车的人机交互可能是无人驾驶最后的门槛。需要在增强硬件的基础上,令人工智能不断学习才能彻底完善。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