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崔东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郎学红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汽车业资深人士 周俊(化名)
随着全国复工复产逐渐推进,记者最近听到最多的一个说法是:疫情过后可能会迎来“报复性消费”。所谓“报复性消费”,指的是人们的消费需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压抑后,会有一段大的释放和反弹,把之前不能吃、不能玩、不能买的统统补回来。
聚焦到汽车行业,由于疫情影响,2、3月的汽车消费受到压制,而且出于健康出行的考虑,一部分原不打算购车的消费者也有了购车计划。再加上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出台,不少车企对4月车市回暖抱以希望,认为车市报复性消费就要来了。情况真的如此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专家,请他们来谈一谈对车市报复性消费的看法。
上半年难现大规模的报复性消费

《中国汽车报》:行业期待的报复性消费会出现吗?
崔东树:肯定会有报复性消费。事实上,3月中旬,随着复工复学的开始,人们对出行健康的要求提高,车市报复性消费就已经开始了,将会持续到4月中旬,整个社会基本全部复工复学为止。但值得注意的是,报复性消费的规模和力度不会很大。
报复性消费的主体,是那些消费能力在疫情中没有受到损失,只是因为隔离和4S店未复工等外在原因,而达不成消费的人群。然而真相是,很多人在疫情期间收入下降,比如此次疫情期间最受打击的第三产业,其从业人数高达3亿,他们的购买力就被大大削弱了。很多人“有心无力”,所以“报复”的力度也随之锐减。
郎学红:目前看,报复性消费出现的概率比较低。2月下半月,受复工因素的驱动,消费者逐渐到店,2月第四周的消费数据比第三周有明显改善。但因为2月4S店已基本复工,3月的复工驱动就不是很明显,所以3月的消费恢复情况显得比较平缓。预计3月乘用车销量将突破100万辆,降幅收窄至35%左右。
而4月有清明节,眼下车市消费很重要的一个群体是农村消费者,近年来传统节日对汽车消费的影响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南方农村地区,消费者不喜欢在4月购车,往年4月也不是一个汽车旺销的月份。
现在正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虽然社会生产生活在有序恢复,但人们还是避免聚集和外出,中小学也未完全开学,整体需求没有特别明显的集中。所以,预计之前积累的一部分购车需求会释放,4月销量有望与去年持平,但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周俊:4月不可能出现大规模报复性消费,5月也够呛。报复性消费的前提是,老百姓手里有钱,并且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很有信心,但现在显然不是这种情况。虽然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疫情却暴发,何时能稳定还很难说。全球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也不是诺亚方舟,无法独善其身。经济形势不明朗,则现金为王。说白了,未来难料,消费者以谨慎为先,不敢轻易花钱买车。
有人提到2003年非典过后的报复性消费,然而现在的情况和2003年并不相同。事实上,2003年也没有报复性消费,那时车市一路增长,疫情只是延缓了增长。而近两年,车市不断下滑,疫情更是加剧了这种下滑,又何谈报复性消费呢?
安庆衡:很难出现报复性消费。一方面,现在全球疫情不稳定,汽车经济发展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涉及到全球供应链;另一方面,国内疫情对老百姓购买力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还很难估计。总结而言,不确定因素有很多。
虽然国家与各地方政府,都在计划或者已经出台了一些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但政策见效和购车行为实现都需要一段时间,相信这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建议不要对4月车市过于乐观,要持谨慎态度,做好两手准备,车市全面好转恐怕要下半年了。
下半年期待刺激政策

《中国汽车报》:下半年汽车市场会反弹吗?
崔东树:目前看,国家层面传递出的信号,如放开限购、取消二手车限迁、推动换购升级等,整体上还是去年政策的延续,没有特别大的突破。希望还是能给首购人群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购置税减半,这类政策是大家最期盼的。
如果5、6月有相关利好政策出台,第三产业从业者购买力和购买热情逐渐恢复,下半年车市有望实现1%的正增长。事实上,降幅收窄就是报复性消费的一种体现。但大家期望的报复性消费是车市从谷底迅速反弹,甚至达到一个高位,比如某月同比增长20%,现在看可能性不大。
郎学红:如果二季度有刺激性政策出台的话,三季度还是有希望出现一个小高峰的。不过,目前国外疫情严重,汽车是一个全球性产业,国内汽车业在一些关键部件上还依赖于进口。所以比较让人担心的是,后续市场需求恢复了,但供应链出现问题,影响供给。
周俊:每年车市下半年都是重头戏,会出现一个翘尾效应。今年车市下半年一定好于上半年,可能恢复到和去年持平或者略好的水平。但我不赞成报复性消费的说法,看如何对比了。和去年相比不会“报复”,和今年1、2月比,那是“报复”了。
《中国汽车报》:在车市已经出现,或者未来政策刺激下可能出现的消费“高潮”中,哪类消费者会是主力军?哪个细分市场会是主战场?哪类城市活力会最强?
崔东树:首购消费者为主,换购消费者其次。首购层面可以看到,2月下旬,自主品牌吉利和奇瑞表现就很好,冲到车市销量的第二和第三名。3月因为消费升级,换购消费者增多,豪华车销量恢复。接下来豪华车市场的恢复应该很快。同样也是因为消费升级,SUV和豪华车会是增长相对明显的细分市场。
目前看,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更强,但我更关注四五线城市的消费活力。希望政策能向那些放弃进城务工、留在本土本乡工作的群体倾斜,把他们的购车需求充分调动起来。
郎学红:主要看政策叠加后的效果。如果出台汽车下乡政策,低端车会更受益;如果出台报废更新、以旧换新政策,中端以上车型会更受益。目前看,政策倾向应该是考虑到受利的全面性,不会过分集中在某个市场。
消费层级也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分化。近年经济和车市压力都很大,通过政策抑制车市下滑对经济企稳有重要意义,这个时候要看的不是结构,而是总体规模。
安庆衡:受消费升级影响,一二线城市的换购消费者会是主力。热门车型SUV依然会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现在油价下降的大环境,对SUV更是一个利好。
以好产品唤起需求

《中国汽车报》:对今年车市的总体形势如何判断,有何建议或呼吁?
郎学红:受疫情影响,仅靠自然需求很难达到大家对车市的期待,因此政策刺激显得特别重要。呼吁更多关于报废更新和以旧换新的政策出台,让这部分消费者在换购的同时,淘汰下的老旧车辆也为首购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价格更低的车源。
此外,也呼吁进一步放开二手车限迁,特别是环保区域内国五车的迁入,以及相关的税收和登记制度。因为只有促进二手车的流通,换购客户才能顺利处置旧车,进而购买新车。汽车流通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哪个环节受阻,都会最终影响到新车的销售。
安庆衡:虽然受疫情影响,但长安汽车销售火热;新能源汽车市场形势严峻,然而广汽新能源汽车卖得也很不错,在1、2月这么艰难的时刻,还实现了4.5万辆的出口量。可以看到,广大车企正在积极开发市场需要的新车型,这为下一步车市复苏提供了可能性。
车市的恢复,需求是一方面,产品也是一方面。有好产品出现,可能就会刺激购车欲望;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已有的购车热情也可能被浇灭。所以建议车企还是多在产品上下功夫。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