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高德”一下,也能出发……颤抖了,滴滴?

    经济之声头像经济之声头像
    经济之声2019-09-24

    对许多网约车用户来说,滴滴客户端曾是手机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打车软件。当年通过补贴大战,滴滴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但如今,一些用户逐渐向高德地图、美团等聚合化平台转移,他们可以在这些应用的打车页面一键呼叫多个不同平台的车辆,聚合化打车平台正在分流滴滴客户。

    @怡然:我最近越来越频繁地通过高德地图打车,搜索目的地后,顺手就可以把车打了,不用再打开其他网约车平台进行重复操作。

    @拾光:在高德、美团这样的聚合化平台上,用户可以选择多个网约车服务商来比价,叫到车的几率也更大些。

    @四月雪:我用惯高德和美团打车后,就把之前下的一堆网约车平台的客户端都卸载了,手机界面都清爽了。

    网约车用户习惯变化的背后,是互联网出行领域再次燃起硝烟。

    @思琪:今年高德地图、美团等聚合化平台对滴滴出行的“分流”效应逐渐显现。高德和美团拥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以及更高的打开率,它们很容易把滴滴的用户吸引过去,这或许为滴滴带来了挑战。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高德、美团等聚合化平台想改变滴滴在网约车领域的江湖地位,或许并不容易。

    @江心月:用户习惯很难改变。滴滴已经能满足我的打车需求了,为什么要换新的平台呢?

    @阿卡贝拉:聚合化平台接入了那么多第三方网约车服务商,监管岂不是更复杂?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到底找谁?用户会不会被“踢皮球”?

    出行平台到底在争什么?有网友说,是“流量”和“运力”。

    @可颂:对于出行平台的司机而言,平台流量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有些新兴网约车平台扩张速度较快,流量与运力增长不够匹配,导致一些司机“比较空闲”,接单数量不足,于是司机最后还是选择了滴滴。

    @逍遥游:不管互联网出行服务模式如何变化,归根到底,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出行服务,才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谁能发挥好互联网平台的资源整合效应,让客户和优质运力高效地连接起来,谁就能成为最终的胜出者。

    记者:牛 萌

    责编:李 莹

    编审:刘志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