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友鲜试驾【前言】 昨天晚上的发布会真的看得我热血沸腾,你敢想象预售81.49w的车能做到52.99w起售吗?我现在的感受就是,雷军卖50、80w我都买不起,但是卖50w我的亲戚朋友可能就要去提车了。看车少的朋友们可能没概念,52.99w甚至比保时捷718的指导价都便宜,马力更是超过两三百万跑车,关键还带智能驾驶。今天趁着阳光明媚,跑了一趟小米之家,静态体验一下小米su7ultra。 【静态特点】 今天一共品鉴了两个颜色的ultra,它们的配置也不相同,展车是闪电黄,而试驾车是鹦鹉绿的。 ☞闪电黄展车 店里的黄色展车是用隔离带围起的,一开始还以为不给看内饰,结果并不是。 ★外观方面,展车外观套件基本上除了机盖散热孔都选装了。镀金碳纤维车标、碳纤维后视镜、碳纤维车顶、碳纤维尾翼看着都拉风。除去这些亮点,ultra主驾侧翼子板上的摄像头,还有一个前备箱按键,非常方便。后保险杠还有一个可以开闭的尾部扩散器。侧裙部分有一条碳纤维饰条,u型的锻造轮毂藏不住黄色的刹车卡钳罩和碳陶刹车盘。 ★内饰方面,其实ultra内饰整体布局和max毫无区别,只要差距是配色和材质。黄黑的运动风格座椅、碳纤维的中控面板、碳顶下的翻毛皮顶棚可以说是彰显高端运动气息。但是有一点尴尬的是,后排因为没了天幕,头部空间就更局限了,我一米七的身高坐在后排直接顶头了。但是谁买ultra在意后排空间啊,哪怕后排的人蹲着也会觉得这车帅得一批啊。 ★车机方面,在销售的指引下简单看了下专属的赛道软件“赛道大师”,里面可以记录各个赛道的驾驶记录,就像玩游戏一样,只不过这个游戏是“地球online”。中控上的第三第四个自定义按钮目前是设置成控制空气悬挂和尾部扩散器的,因为有人在后面拍照我就没有尝试,怕吓到别人。 ☞鹦鹉绿试驾车 说实话销售一开始说试驾只给下定用户安排的时候,我已经不抱希望能体验到了。试探性地问了下销售,现在ultra哪怕给下定用户试驾,也只能开新手模式,仅开放300匹马力,还不如max上的体验好,而且还不允许测试加速,可能还是因为之前出事太多。后续或许会提供赛道试驾体验,但是开放的人群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车主,也可能是定量的免费报名用户,也有可能是不定量的付费报名用户。 ★外观方面,不得不说鹦鹉绿这个颜色真的非常显高级,与展车不同,试驾车没有选装碳顶和尾翼,保留了原始的天幕和电动尾翼。 ★内饰方面,红黑内饰运动气息更强,保留了天幕的设计之后,空间表现就和普通的su7没有区别了。 ☞选装推荐 总的来说,鹦鹉绿试驾车的搭配比起展车要低调得多。目前根据下定人群的选装习惯来看,如果买了车想要下赛道的,就要效仿展车那样,把碳顶尾翼都选上,可以的话再加上机盖扩散孔,做到极致的空气动力学和重量。如果想要作为街车并兼顾家用,就不要保持和试驾车一样的选装方式,不要碳顶不要大尾翼,低调奢华有内涵,动力还不缩减。 【总结】 看了ultra实车之后,最让我惊叹的有两个点:一是雷总为了性能不断堆料;二是外观内饰方面的设计配色都非常有水准。这一年以来看了那么多高端车的发布会,业界基本上已经给高端电车定下了智能、舒适、黑科技等标签。然而雷总却还是坚持回归汽车的驾驶属性,整场发布会看下来,核心内容都聚焦在性能上的配置,智能化作为辅佐,可以说是牢牢把握住了喜欢su7的消费者的心思。雷军的一句话感动了我:高端不一定是高价,而是让热爱的人都能买得起,事实上ultra确实做到了。在我看来目前最该着急的就是吉利,之前一直把操控作为自己的护城河,ultra一出连吉利王——路特斯都略显逊色,常年瞄着比亚迪竞争的吉利,现在是性能上卷不过小米,智能化卷不过华为,价格上卷不过比亚迪,在我们都在担心东风长安、广汽上汽、还有奇瑞的时候,可能真正危机是吉利。
#众测主题赛#小米SU7 Ultra提车日记# 其实一直关注的是Yu7,也知道27号有u版的发布会,也没关注,刷抖音的时候突然看见雷总52.99的营销神术,也被吸引了,当时已经凌晨了,确实属于头脑发热就想着捡便宜,其实Ultra一直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只不过确实对动力有种莫名的追求,动力可以不用但是必须要有…… 然后选的屎黄色现车,为了考虑家用前备箱至少装点东西也就没有挖孔,总之 选车一点不复杂,由于前期预售80几万的价格先入为主,后期居然俘虏了一些从来没有关注这个车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下定以后再慢慢通过抖音仔细的了解了关于这个车的一切…… 提车贴其实很多,我就分享几点其他人没有提到的吧 1.千万不要提前买后备箱垫,现在淘宝上的垫子都没开模,实际尺寸比max小很多 2.关于大家关注的电子围栏和赛道模式,300新手村以后,是可以完全解锁所有动力的,但是真不建议大家在开放道路尝试……安全第一 3.新手村模式,动力虽然有300 但是很肉…… 好在300以后就可以解锁 4.空悬行程比一般的轿车长的多 有6cm 最高利息间隙有16.4cm 5.因为前风铲比较长,所以接近角很小,我出门从4s上路,回地库的时候 标准高度下蹭了两次地,所以大家一定提车后测量一下自己的地库角度,蹭地的话最好把悬架调到最高来出入 6.这车最近的火热程度从高速回家以后,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一路回来不少人追着我车拍,在服务区也有大妈来问,说儿子很喜欢,总之,给车主能带来许多的情绪价值,挺不错的,毕竟现在开在路上的已经提车的车主还比较少 7.提车app选择保险公司和险种可以深度的自定义,取消不必要的其他险种,这个为小米点赞 8.如果家离交付中心比较远的车主,想装灯带,可以先下单,交付的时候带过去提车后直接装上,省的来回跑两次 9.全程高速120 新手模式,两个人,24°自动,能耗是真心不低,好在选这车的车主应该不太考虑能耗 其他的想不到了,欢迎还未提车的车主提问,看到以后都能耐心解答 后续再补充一些
#圈友鲜试驾作为坦克400Hi4-T车主,我对车子性能的认知就是低扭爆发力还有就是车子脱困能力够不够强大,35岁的我也过了对千匹马力狂热追求的年龄,但前两天看过了雷总的发布会,我对性能车又有了新的认识,50几万的售价,一堆赛道级的配置,各种碳纤维、空气...查看全文